返回第二章 羯石初露  历史遗忘的角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再得人心,威望再高,也不过是个不在编的正村级干部。作为全村的希望,石勒肩负着带领全村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任。几分薄地,没有牲畜,农产品价格也不高,卖切糕烤羊肉串做生意又无本钱,政府也没派驻村扶贫干部下来,这一系列的现实困难如山一样死死压着这个不大的羯族村落,如何脱贫?

    跟其他族的胡人一样,集体外出打工去吧。于是,石勒成了全村的希望,带领村里的劳动力走上了外出打工的生涯。打工的第一站,汉族地主郭敬家。

    郭敬,太原郭氏,属于中小庶族地主家庭。石勒带领几个同村人在他家做佃客,好在郭敬认为石勒不同于一般人,对其另眼相待,在困难时还能对其予以周济。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诞生。郭敬这一无心之举,也为自己和家族在日后的凶险乱世中预留了一条生路。

    人格上的尊重和经济上的照顾,最能激发人的感恩之心,石勒对郭敬的善举大为感动,干起农活来毫不惜力。一时,主仆都过上了较为安定的生活。

    可是,这种安定的打工生活不久即被一场意外所打断。

    西晋太安年间,一场大的饥荒突然席卷并州大地,山西一带社会动荡不安。饥荒无差别的折磨着所有人,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胡人佃客更是大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许多人乘机散走。石勒也无奈跳了槽、转了岗,投靠了另一个汉族地主宁驱。

    当一个国家处于动荡乱世时,摆在老百姓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问题,即是肚子如何填得饱的问题。依仗政府财政供给的公务员和军队,短期之内可能不会为吃发愁,可是,随着乱象的蔓延和继续,税收等管理系统的失效失能,这些人一定也会逐渐为吃而劳心。

    西晋末年的景象就是很好的例子,不仅是基层公务员,就是政府军,有的地方也逐渐无米下锅了。好在军队在哪个时代都不会束手无策,他们会凭借强大的力量,率先展开自救。如何自救?

    抢人、卖人,而受害者们,都是胡人。西晋北泽都尉刘监,一时手头紧了,就盯上了辖区内的胡人们,石勒也上了被缚卖为奴的黑名单。好在在宁驱的保护藏匿下,石勒躲过了这次劫难,可不得不又走上了逃亡之路。

    紧急出逃,没什么准备,当然赤贫的人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再加上人在高度紧张之下,身体消耗会自然加大,石勒走着走着,顿感腿脚发软、眼冒金星、天旋地转,路边的景物逐渐模糊......这明显是饥饿带来的濒死感,可是四周荒凉,除了枯树就是黄土,哪有什么可填肚子的?

    石勒瘫倒在乡间土路上。

    难道就这样饿毙于道?信命吧,我一个羯族人,中原哪有我立锥之地!石勒拼尽全力冲苍天怒吼一声,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正浑沌间,路边响起一阵嘈杂之声。突然,石勒隐约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这,难道是极度饥饿状态下出现的幻觉?石勒有些不太相信,费力睁开眼一看,却不禁精神一振。

    一张熟悉的脸庞出现在他面前。

    居然是恩人郭敬!

    原来,中原大乱,郭敬虽然出身著名的太原郭氏,可毕竟属于太原郭氏支属中的庶族地主。大乱之下,也只好带了几个仆人,外出逃难,半路听到有人喊,过来一看,没想到是快饿晕的石勒。

    郭敬赶紧递给石勒干粮和水囊,石勒一顿风卷残云,捡回了一条命。确切的说,是一条传奇的命。

    郭敬与石勒后来是否再相遇?相遇之后,上演的是滴水报以涌泉,还是农夫和蛇的剧情?后叙。

    缓过劲儿来的石勒继续逃亡。然而,胡人就是行走的小金人,当时到处是抢胡人的抢劫犯,不幸的是,石勒途中又遇上了一帮。而这帮抢劫犯,更是身份特殊.

    是并州刺史司马腾的手下,妥妥的政府军。司马腾在率军游走山东时,也顺路掳掠一些胡人,当成奴隶贩卖赚点军费、外快。

    也怪石勒白肤深目的特征太为明显,你好歹戴个深沿的帽子挡挡啊,否则,扎在人堆里不用叛徒指认也能一眼看出是胡人来。于是,这帮穷凶极恶的政府军抢劫犯毫不费力的逮住了石勒,把他和其他一些被俘掠的胡人一起,用绳子捆绑串成一串,跟穿蚂蚱一样,驱往山东赶大集。

    令人惊叹的是,艰苦的行进途中,相比其他胡人奴隶,石勒居然没受什么大苦。因为,押运的军官叫郭阳。郭阳是谁?

    郭敬的叔伯兄弟。吉人自有天相!

    二十多岁的石勒到山东后,被卖到茌平(山东茌平县)一个叫师懽的地主家为奴。给人家做奴隶,自然谈不上幸运。可相比其他奴隶,石勒还是幸运的,新主人师懽对他也另眼相看,颇有照顾。原因?因为一出灵异事件。

    石勒和诸奴隶在师懽的田间劳作干活时,时常声称自己听到了鼓角之声。

    兵荒马乱时代,老百姓时常听到鼓角之声本是正常之事,可问题是,石勒与其他奴隶一起干活,别人听不到,他偏偏能时常听到,而且石勒还说他在家乡种田时,同样也时常听到这种声音。

    这就怪了!大家都觉得这事比较魔幻,就七嘴八舌的告诉了主人师懽。

    古人敬天、敬地、敬鬼神,师懽平常就觉得石勒相貌气度非一般人,这次又听说他有这超能力,不禁怀疑其是否有神鬼相助,善念一动,直接免掉了石勒的奴仆身份。这样,石勒一下子由强制劳务派遣人员变成了自由职业者。

    石勒,一个身份卑贱的胡人奴隶,为何能频频得到汉族地主郭敬、宁驱、师懽等人的赏识、照顾?如果说是汉族地主们有同情心的话,那么面对这么多胡人奴隶,为何偏偏对石勒另眼相看?

    史籍上无具体解释,但个中缘由,可通过分析了解一二。我们按照之前给出的信息,先来给石勒画个像:

    1、面相雄奇---羯族人本身就具有白种人的体貌特征。

    2、声音宏亮,口才佳—-倚门长啸惹来副国家级干部,逃亡途中哭诉得来救命衣食。

    3、听力卓绝—人喉咙里的炎骨管部位与耳朵的中耳部位相互连通,故听力与说话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既然石勒声可比现代“大衣哥”,那么时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鼓角声也就不意外了。

    4、组织能力强—曾代其父做过本部落的头目,并很得人心。年纪轻轻就是村长、小包工头,还是个种地的技术骨干,任谁也不敢太轻视。

    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长相、体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其工作能力的判定,心理学上叫“光环效应”。当年风流倜傥的“小马哥”马英九深受广大台湾选民的追捧,美女总理英拉俨然泰国民众心中的女神,即是明证。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