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讲武德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53章 不讲武德
    淮水河面宽度最宽不过二、三里,最窄仅一里上下。
    曹第率部冒着明军炮火,其实压根没什么伤亡,很是轻易的便成功渡河,在凤阳以西的一处滩涂登陆。
    这里距离长淮卫已经十分接近,长淮卫为中都八卫之一。早在唐宋便已兴建,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三大卫。
    而长淮卫再往西,就是蚌埠集(蚌埠)了。明初曾在此设立官仓,负责中都凤阳的粮食输送。
    曹第带着大军于长淮卫渡口登陆,整个渡口滩涂都是一片火光通明。单从双方火把数量来看,两军兵力已然持平,甚至清军的火把还要更为密集一些。
    负责该渡口驻防的明军将领名叫徐庆安,是第一军第四镇指挥使,同样也是新补充至第一军的部队。
    眼见渡口滩涂有大量火把登陆,徐庆安骑着马,脸上毫无惧色。
    身周是第四镇的新军将士,正按着平日操练来的肌肉记忆,在火把光的夜色之下迅速列阵结队。
    与之相同,滩涂登陆的清军同样也在各级军官的喝骂声中快速摆开列阵。
    从这里便能看出南北绿营间的差距,虽然清军同样充斥着喝骂与骚乱,但仅这个列阵速度就比南方绿营强了太多。
    而且这些滩涂清军的装备同样不弱,不仅有标配火铳营,且装备比例极高,还有着重步兵、弓弩手。
    本来还有骑兵,而且是真正的骑兵,但由于夜色昏暗,骑兵和战马渡河危险性比寻常步兵更高。
    还好,明军这边也基本没有骑兵,仅有的那点骑兵只能算是骑马步兵。
    且,战马也都是那种西南矮马,平素也只是用于斥候侦查,以及地方上的军情传递等等。
    不过无妨,去年大明通过澳门葡萄牙人派往果阿的买马船队,算算时间里程,现在也该回来了。
    有了印度特产马尔瓦尔战马(比心马),明军也可以开始组建自己的骑兵营了。
    就是不晓得满清还能不能活到明军骑兵营问世的那天。
    清军这边,重步兵、弓弩手、火铳营依次排开,向前推进。
    “轰轰轰!”
    双方行进途中,明军炮营突然开炮。
    明军的炮火吓了曹第一跳,也让清军阵型出现小规模骚乱。
    不过久经战场的曹第迅速凭借经验做出判断,拔出战刀大喊:“稳住,不要乱,全军推进!反贼的火炮打不了下一炮了。”
    确实打不了下一炮了。
    夜色昏暗,两军距离太近了,才四百多米,火炮至多只能开一两炮。
    徐庆安抬手:“全军止步!”
    后方是军官一级一级快速传令:“止步!”
    五千明军很快停下。
    火铳营的营官纷纷下令:“预备,抬铳!”
    明军的火铳已于今年逐步完成换代,全军由原来的火绳枪换成新制燧发枪。
    燧发枪威力并不比火绳枪大多少,但胜在不像火绳枪容易受到天气限制,也省去了点火绳等步骤,极大提升了火铳的射速。
    “瞄准!”
    “射击!”
    “砰砰砰!”
    一轮齐射,全是盲打。
    还是吃了天色昏暗的亏,全靠一手火把光来确定清军在哪里。
    一轮射击结束,第二轮随即而至。
    “砰砰砰!”
    “砰砰砰!”
    “咻咻咻!”
    伴随着明军第二段齐射,清军那边也反应了过来,火铳营、弓弩手前后脚点火开枪和放箭。
    但由于开枪的仓促,基本也没怎么瞄准,全指着哪里有光打哪里。
    弓弩手那边更加不堪,现在已是雍正元年,清军弓弩骑射早就不复清初。
    清初的满清弓弩可都是用的重箭,仅仅训练用弓弩都要十五力。到了现在,火铳大行其道,满清弓弩已然落寞,即使西北边军,所用弓弩至多也才八力。
    八力的弓弩,还是乌漆麻黑乱射,就算中箭了也很难致命,甚至可能都没法叫明军丧失战斗力。
    一轮对射下来,两军只有前排几个倒霉蛋不幸中枪中箭,且多数都只是负伤,并不致命。
    “啊,我的腿!”
    “我的手好痛!”
    “……”
    这是中箭中枪的士兵在痛苦哀嚎,有明军也有清兵,但却没人理会他们。
    “砰砰砰!”
    明军火铳的三段射击打出来了,依旧是盲打,徐庆安未给清军反应的机会,随即拔出腰刀大喊:“全军冲锋!大明万胜!”
    “嘟嘟嘟嘟嘟……”
    “大明万胜!”
    冲锋号响起,明军齐声高呼,随即前阵朝着对面的清军阵型发起冲锋。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