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二章 渡淮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252章 渡淮
    徐州,萧县。
    萧县(安徽宿州)这时属江苏徐州府,与之同属徐州的还有后世盛产梨子的砀山县。
    就在明军大举西征湖北,并且势如破竹的时候,身在徐州的张文焕终于也动了。
    三万西北边军、八千盛京索伦兵以及两千余张文焕直系漕军,总计四万大军,全部出动。
    为了节省运粮民夫,同时加快行军速度和构筑后勤粮道。
    张文焕直接走水路行军,自徐州出发,途经萧县过徐溪口,至宿州休整并建立粮站,随即又改道浍河进抵固镇。
    清军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还有粮草调运,自然不可能瞒得过淮南的明军。
    “……”
    杨恭看着手中军报,不由脸色古怪。
    说真的,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清军应该不太可能会主动进攻淮南,反而更有可能攻打淮安。
    甚至于杨恭都已经准备好,随时支援淮安战事。
    嗯,渡河攻打清军,围魏救赵。
    这是杨恭原来的想法!
    不过很快,计划赶不上变化。杨恭没料到对面的统兵清将居然有如此魄力,真敢带兵过来攻打自己。
    杨恭随即开始分兵,只余一镇继续留驻寿州,以防不测。
    其余部队,则全部驰援凤阳。
    张文焕的想法杨恭闭着眼睛都能猜的出来,这是准备逼着自己聚兵打决战了。
    清军走固镇,很明显是要由皇渡渡淮,攻打凤阳。
    千里淮河,有无数渡口,但仅有一个渡口被当地人称作“皇渡”,那就是十里程渡口。
    当年老朱便是出生在十里程渡口对岸的一处村庄,在称帝建立大明以后,凤阳被建为中都。这十里程渡口同样被老朱高度赞誉,并口头册封为“皇家渡口”。
    除此以外,神州陆沉、永嘉南渡,有大半流民便是从皇渡南逃。昔年楚霸王项羽兵溃垓(gai)下,也是从固镇突围,南走皇渡。
    国姓爷北伐,亦是走皇渡横扫淮北,吓得北京城里的顺治皇帝如坐针毡。
    皇渡除了战略地位重要,商业地位同样重要。
    明军未至淮水与满清隔淮对峙时,这里每日都是来往行船络绎不绝。
    清军未在固镇停留太长时间,在征调大批民夫运输粮草辎重,并构建后勤粮道。
    一切准备就绪,张文焕这位满清老将终于从固镇挪窝,移师南下。
    两日后,清军前锋兵至皇渡。
    对岸的明军得到消息,同样也做好了准备,第一军主力两万大军全部驻扎于皇渡对岸各处滩涂,还有一镇则移师濠河(淮河支流),以防清军绕后突袭。
    六月十五。
    好日子。
    张文焕是五月抵达的皇渡渡口,然后连搜集带临时砍树赶制渡船,又花了他不少时间。
    到现在,总算是勉强凑齐能够一次性登陆数千清军的渡船了。
    张文焕作为沙场老将,自然深谙骄兵必败的道理,他可不会仗着自己手里都是西北精兵还有盛京索伦兵,就急匆匆的渡河开战。
    既然要打,那就一次性发动猛攻,好打河对岸的反贼一个措手不及。
    当天白天,皇渡渡口还是没有丝毫动静。明军早从月前警戒,一有风吹草动就往淮河对岸疯狂开炮,至现在,也就时不时开两炮,注意下清军动向。
    清军老是不渡河,都快让明军习惯如此隔淮对峙了。
    是夜,以往一向十分安静的皇渡渡口,忽然出现了大量清军士兵。
    曹第亲临阵前,只打着一个火把,精神抖擞的按着腰间刀柄,大喊道:“快,快!都动作麻利着点儿,这可是本镇好不容易从张大帅那里争取来的机会,可别叫张大帅还有其他同僚把咱们给看扁平了!”
    在他的命令下,足足上千装备精良、杀气十足的绿营清兵,正在不断从后方搬来大量渡船小舟。来到渡口河边就直接放下去,然后一队清兵登船便开始渡河。
    这时才五更天,也就是凌晨三四点的功夫。
    虽然天色已暗,但清军这边的动静还是没能瞒得住明军。
    看着河对岸,那越来越多的火把出现在渡口,并且开始往河面上漂流。
    明军这边负责值夜班的一营士兵,瞬间被河对岸的景象给吓了一跳。
    带队把总下意识数了一下火把数量,还没数完,便随即脸色吃惊道:“这么多火把,起码得有好几百人了吧!不好,快去敲锣,还有告知大将军,清狗趁夜渡河了!”
    这一次性就渡河上千人,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火把出现,这明显是清军准备大举渡河强攻了。
    好家伙,个把月都没动静,一有动静直接就是大动作。
    更重要的是,这还只是皇渡渡口的情况,还有临淮关那边,要是也有清军来个半夜摸黑渡河,绕后突袭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
    明军这边伴随着敲锣打鼓,很快整个大营便陆续亮起了灯火。
    最先反应过来的,却是明军的红衣大炮。
    那些炮手虽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