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诗会扬名,震惊诸人。  灵珠仙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杨毅见此也不以为意,连忙招呼黄远入内。待黄远落座,诗会以近高潮,黄远望去,正好看到歌姬在跳洛神舞,惊若翩鸿,宛若蛟龙。莲步如风,仿佛天上仙子下凡尘。柳腰扭动,宛如云中精灵沾染凡尘,落下了人间,春心动了起来。

    完全有别于现代舞蹈的古典风情。新奇之下,黄远连忙默念;心若冰清,天塌不惊。这落在有心人眼里,却暗暗诧笑,果然是毫无底蕴之家,出来的一心埋头苦读的酸书生,完全不懂得红袖添香的妙处,一下便看呆了眼。

    当下相互对视一眼,不分由说便将黄远簇拥起来,好似失散多年未见的亲人。亦有周边人士目光扫了过来,仿佛奇货可居似的。

    这落在刘泽为首等一帮人眼里,计上心头,巴不得人越多越好,到时出丑时,丑越多,事情闹的越大。

    黄远却不管其他人的目光,直径坐下对付眼前的桃花酥,这点心乃是浔阳县一绝,采用的东山之上,久经佛音熏陶的桃树,当日所采桃花,配合县城之南雷池当中一座孤山,独山山顶之上的清泉和面,精心制作而成。

    吃起来芳香扑鼻,香味历久弥新。其它学子书生对于黄远等不雅吃相纷纷侧目。

    正当黄远吃完桃花酥之后,准备转向其它糕点之时,人群骚动,一个个欣喜若狂,纷纷站起来迎接。

    来人原是本郡掌管府学的学正周大人,大驾光临。众人想着,周学正为人方正,最讲规矩,这下有好戏看了。

    来人很多,打头的是周学正,后面跟着本县耆老,刘老,杨老等人。刘老和杨老都是本县有名望之人,身具举人功名,论声望不亚于学正。本是相约一起赏花,听闻此处诗会,于是文意大发,独乐了不如众乐乐。

    众人连忙让开位置,待落座之后,周学正道:“老夫今日仅以游客的身份过来游玩,顺带见识一下我彭蠡才俊,你等不用在意,不知诗会进行的如何”说着环顾四周,诸多学子纷纷低下头颅,又是激动,又是忐忑。

    周学正掌管一郡文事,若是得到他的赏识,不说飞黄腾达,以后功名之路也能顺利一点。

    但若是万一诸多人等刁难,现场出丑,那无疑得不偿失。

    见此,刘泽却是心中一片冷笑,上前道:“秉大人,吾县神童黄远亦在此处,刚才可是做出了一首名篇呢”闻言,周学正却是好奇道:“可是那做出了《劝学》的黄远,快快上前让吾观之”

    一时之间,周边各种玩味的目光看来,聚光灯一样,全都打量着黄远身上。

    黄远听此,只得放下手中之物,上前拱手道:”学生黄远,见过大人”

    周学正上下一打量,对周边众人说道:“吾在郡城便听到黄氏神童之名,今日一见,果然风采非凡”又对黄远说道:“老夫却是从炳德公处经常听其夸耀汝之才名,今日本官打算看看你是否名如其实,你可敢应下”

    黄远无奈道:“蒙家中叔父厚爱,提携后辈。小子年幼,不善诗词,还是算了吧”

    哎呦!我去!

    不善诗词,你还装模作样了。但以为今天如此轻易逃过去,那便大错特错了。

    周学正及周边的县望皆眉头一皱,刘老见此,语气森森:“黄小子,今日本郡学正以及,各位贤达人等请你作诗,你却推三阻四,莫不是你黄家虚张声势,这神童之名是捏造的,一身学识都是假的不成。莫要推诿,快快作诗!”

    旁边立马有人挺身而出道:“阁下乃少年秀才,闻名江南等神童,我等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还请不要推辞”

    又有人附和道:“不敢下场,怕是这神童之名,真是假的吧,什么十岁秀才,看炳德公份上送的吧”众人闻言马上捂住嘴巴,将其拖了出去,以免触怒学正,遭受牵连。

    杨毅正待上前出头,其爷爷杨老,连忙将其按住,摇摇头。当下,也只能原地跺跺脚,不甘的坐下,只是其伸长了的脖子,表露出其焦急的心情。

    黄远眼中冷光一闪,这刘老乃是刘泽的爷爷,平日一直与自家不对付。故身为长辈用言语如此挤兑自身,如今已是骑虎难下,却是不可不下场,以自身才学洗去这莫名的污水了“固请所愿尔”黄远道。

    当下仆役迅速将笔墨备齐,正欲落笔。不想刘泽的声音传来:“等等,既是考验,那当由周学正出题吧”顿时黄远将目光投向了主座。

    周学正脸色一正,颔首抚须:“既如此,那老夫便当仁不让了,”说罢,看向四周说道:“今日春游,本应就此地出题,然你刚才已经作一首《东山寺桃花》,那就换一下吧,当今春景不错,你就以此为题吧”

    闻言,黄远却是思索起来,符合要求的词句数不胜数。今天应该拿些什么出来呢。望着远处河流,有了,返身落于案前,杨毅再也按捺不住,便也凑了过来。

    只见笔尖落于纸上,下笔仿佛有神,身形不由得跟着念起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会的气氛此时变的很奇怪,从诗会一开始,大家便是欢声笑语筹光交错,即便是大家一起起哄刁难黄远时,也是热闹非常。往常大家做了一首诗都会有点评,人云亦云之类的。

    此刻却无一人出声,大家都是满脸尴尬,一副便秘的样子。没想到黄远如此之快的作出了一首佳作。

    良久之后周学正率先发声:“这首诗,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一片新叶染成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远处桃树上也率先绽开列三两枝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视线由江边转向江中,在岸边早已期待列一整个冬天的鸭群,迫不及待等奔向江中畅游,下水嬉戏。

    然后再由江中转为岸边,由于得到了春水的滋润,遍地等芦蒿争先恐后的冒出地面。进而联想到此时正是河豚肥美的季节,引人生出更广阔的遐想。神童之说,名不虚传”

    说罢,周学正叹了一口气,挥手让黄远入座。众人虽是将信将疑,但也不好再发作。

    此时有人提议,今日难得一聚,不若由周学正出题,众人作诗,最后归纳整理为一部诗集,也算是一段佳话。

    见此,周学正也是喜闻乐见,兴致大发,侧身于周边杨老刘老等商议之后。言此乃文坛盛事,有益促进本地学风,于是便已南方,远处大江为题。

    题目不难,但要写出新意却不容易

    放眼望去,众多学子当中,不少人已作出诗句,面带得意之色。不少人拿着请求学正指点。转头一看,周学正已面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