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五)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任何集体性行为,只要做了,就必然要留下痕迹。
    就算是所谓的“完美犯罪”。
    当时无法找到线索,不代表就能永远隐藏下去。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终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
    好了,通过对景泰朝利益所得者的还原。
    土木堡事变的外部嫌疑人,已经可以清晰的推断出两个——脱脱不花、兀良哈三卫。
    那么第三个是谁?
    女真!
    当时,朱祁镇身边跟着一个太监——喜宁。
    现代有人说他是蒙古人……
    实际上这就是在混淆视听。
    他是女真出身,按照明初的规矩,应该是战俘。
    土木堡之变前,喜宁是御用监大太监,也就是24监掌权者之一。
    喜宁通“外语”,就是懂蒙古话。
    正统初年,朱祁镇没掌权的时候,朝廷让他出使蒙古(应该就是去见脱脱不花)。
    他就是这一次高升的。
    换句话说,他是文臣集团,在拿走粮食大权之时,布置的暗子。
    明朝文臣集团对皇宫的渗透之深,远超现代人的理解。
    你看,朱祁镇复辟后,刚要对辽东动手,马上就再次中招。
    这一次,直接被干掉。
    他儿子朱见深躲在皇宫里,还只敢相信一直都在伺候自己的万贵妃。
    《万历野获编》说的很清楚:“每上出游,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
    万贵妃被人弄死,犁庭扫穴的成化帝——
    却哭着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偌大的皇宫,朱见深却只能相信万贵妃。
    这就足以说明明朝皇宫内的危险局势了!
    果然——1487年正月,万贵妃死,八月,朱见深就死了。
    ……
    喜宁被人安插,是准备干什么呢?
    寻找一样东西——
    永乐帝身边有个得力太监——王彦,他是首任辽东镇守太监。
    这人是五朝元老,历经六任皇帝。
    明太祖时期,他叫王狗儿,是朱棣身边的使唤小太监。
    朱棣赐名王彦。
    王彦自小服侍朱棣,这是朱家皇帝的自己人。
    朱棣靖难成功,登上皇位,就将王彦派去镇守奴儿干。
    就这样,王彦成了第一个镇守辽东的大太监。
    除了所谓的“汉王朱高煦谋反”那短暂的时间内,他被召回京师外,一直都在辽东坐镇。
    王彦是有大功劳的。
    这个功劳之大,让皇帝都无法报答。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祁镇掌权前,王彦已经七十岁了,于是将他召回京师养老。
    少年天子朱祁镇特意拨款,在昌平县桃谷口,给他建了个广宁寺。
    并且让大学士杨荣,写了个《敕赐广宁寺记》。
    皇帝给一个太监建庙祈福,还是活着的太监,这个功劳之大,就可以想象了。
    土木堡之变,王振后悔莫及,拔剑自刎。
    就这朱祁镇再次继位后,才给他建了一个报恩寺。
    就从这一点,就可以判断出王彦的功劳到底有多大!
    王彦坐镇辽东四十年,可以说辽东的一切,都在他脑子里。
    或许……也在家里!
    辽东——在永乐帝时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造海船!
    既然王彦管着这个差事,他家里是不是有某些人需要的东西?
    比如——航海图?造船资料?船厂内部信息?辽东风土人情……
    (吉林当时是造船厂——阿什哈达遗址,已经挖掘出来了。)
    ……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明朝的权利构成是这样——文官就负责做官,皇帝还要派人去监督他们。
    勋贵、武将掌军。
    军事大权文臣不能插手,皇帝监督军队的——是太监。
    与航海有关的这条线上——
    不管是辽东方向、蒙古方向,交趾方向,三宣六慰方向,还是海洋重要港口、海岛——全是太监、勋贵掌管。
    文官根本就插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