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随着皇帝展现出了千古一帝的气势之后,两位皇子也随之激动了起来。这天下永远都是他周家的天下!
“你们回到各自封地之后,不得懈怠,蛮族如百足之虫虽死不僵,不一定非要靠战争使其亡族灭种。更宜通过经济削弱其实力,靠通婚降低其敌意,通过文化教化蛮族使其彻底与我族同化,如此这般边境才能永久太平。”
“儿臣定不负父皇之命。”代王宁王异口同声的说道。
“父皇,那你前些日子说要封七弟为太子是何意啊?”宁王一直为这事耿耿于怀,此时见皇帝心情不错,终于是问了出来。
“废话,不立老七立你当太子?你七弟年岁最小,朝中也无党羽,立他最是名不正言不顺。万一朕说立老三为太子,群臣不反对,你让朕如何自处?”皇帝向看傻子一样看着宁王。
宁王彻底打消疑虑之后也不在乎父皇的眼神了,心满意足的开始品尝起代王从西域带回来的各种瓜果。
“三哥,这瓜真不错啊,还有没有了,给我带回去一些。”
“没了,我此次回来也是匆忙,自然不会带太多,都给父皇了。你若是想要就求父皇去。”代王相对于宁王来说更加沉稳也不苟言笑。
“哦,那还是算了吧。父皇吃了就等于是我吃了。”
“去去去,本事没见涨,这种溜须拍马倒是学了不少,你三哥一共也没给朕带回来多少,回头还得给你母后拿点哄他开心呢,唉,也算是朕对不住你母后,蓝田毕竟是你舅舅。”说到这个话题,父子三人一时间也都有些沉默。
“来人呐,把准备好的酒菜端上来。”皇帝将声音拔高了几分,门外立刻便传来了应诺的声音。
接下来的时间更多是两位皇子给皇帝讲诉塞外风光与边关战事,一时间也算融洽。
“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一道尖细的声一突兀的响起。
皇帝眉头一皱,就好像一个父亲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在公司所遇到的烦心事一般。
“太子殿下在狱中认罪自尽啦。”一位太监来到皇帝面前跪下启奏,尖细的声音是如此的刺耳。
“什么?”三道声音从殿内响起。
皇帝急忙起身冲到太监面前“你说什么?朕的太子怎么了?”
“回陛下,太子今夜于狱中写了认罪书,又写了封信一同托狱卒转交给廷尉送到宫中。又趁狱卒不查,自尽了。”
“放屁,太子认什么罪啊,他有什么罪。还有,朕要将看管我儿的狱卒诛九族,还有戚尚文这个废物,朕也要处死他!”
皇帝此时如同暴怒的狮子,一时间竟震的代王和宁王不敢说话。其实也有可能是他们被太子的死讯给震懵了。
皇帝从太监手中抢过了太子的书信。
“父皇在上,孩儿不孝。勾结大将军、卫尉、镇南将军、羽林中郎意图谋反,又伙同御史大夫威胁群臣欲行不轨之事,今事情败露,纵然父皇仁慈,但孩儿不愿再苟活于世。愿其他皇子与宗族之人能以孩儿为鉴,安分守己。亦欲用孩儿之命震慑群臣,当忠君爱国,恪守君臣之道。愿父皇万寿无疆,罪臣周礼。”
“何至于此啊,何至于此啊。呜呼我儿啊。”皇帝老泪纵横,在谋反事发之前,父子之间就有过一段交流。
“父皇,若是因谋反之事而处死众多大臣,而独独孩儿无事,且最后不失太子之位,父皇当如何服众?”
“你兄弟三人,有两位手握重兵,且你多年来恪守本分,与群臣关系甚睦,恢复你太子之位阻力不大。父皇过些年承认这是父皇失察,听信谣言,错害忠良,事后给些补偿便是。”
“武将之首与重号将军,三公九卿皆受牵连,如何是一句失察便说得过去啊,父皇一生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当得起千古一帝之名。怎能如此这般糟践父皇英名,史书之上会如何记载父皇,后世之人又会怎么样评价父皇?“
“不过些许虚名罢了,此举能为我大周再添百年国运,朕不能把烂摊子留给你啊,朕还在时,他们翻不起任何风浪,可是如果朕不在了,你如何弹压得住这群蛀虫。以后史书上就会说你昏庸无道败坏祖宗基业了。史书,哼,能真正看懂史书的能有几个人。再说如果我大周都没了,史书还不是后世王朝随意编改。”
剩下一句太子没有对皇帝说出来“让父皇替我背负骂名此为不忠,陷害舅舅此为不孝,贪生怕死此为不义。一个不忠不孝不义之人,父皇啊,孩儿如何承受得起内心的煎熬,父皇为了延续祖宗基业不惜背负骂名,孩儿又何惜此身。”
皇帝颤抖的着打开了第二封书信:
“父亲啊,请原谅孩儿擅作主张,孩儿不能让您替孩儿背负骂名。既然谋反之事有些牵强,那孩儿便认罪伏诛,堵住悠悠众口,那样父皇再处理群臣则顺理成章,群臣即使不满,也不敢如何阻挠父亲。父亲不必为孩儿难过,为臣者使皇帝陷入两难之地便为不忠之人,为亲者害娘舅丧命亦是不孝,贪生怕死又为不义,孩儿懦弱,每每想及此事,孩儿内心备受煎熬,故不愿苟活。
此事廷尉狱卒并不知情,还望父亲不要牵连无辜。
孩儿兄弟三人感情甚笃,故不可再立孩儿的两位胞弟为太子。不然一旦他们二人继承皇位,必然要为孩儿翻案,那样孩儿泉下有知,亦不瞑目。三皇子这些年自认无缘皇位故放浪形骸,德不配位不宜继承大统。七弟虽然年幼,但自幼聪慧若是能得到父亲悉心教导必然不弱于孩儿,且沈家之人难堪大用,如此这般大周再无外戚之患。
若周勋周彻对父亲不满,还请父亲削其二人封地军权,孩儿这两位弟弟皆是帅才,他二人手握重兵,又远在边疆,若不加以辖制,恐为大患。孩儿不愿见父子相残,亦不愿见兄弟阋墙。还望念在骨肉之情,留其二人性命。”
皇帝看完第二封书信,老泪纵横,默默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久久不语。
宁王代王心急如焚,但此时也不敢惊扰父皇,只能呆立原地注视着这位痛哭的父亲。
良久,皇帝从悲痛中回过神来,神色复杂的看着两位嫡子。如果听从太子遗言,这两位嫡子又要受到无妄之灾,皇后又会如何看待自己这个冷血之人。可如果继续任由着二人回到封地,确实对大周不利。
看见皇帝回过神来,看向自己这边,宁王再也忍耐不住“父皇,大哥他怎么了?”
皇帝没有说话,脸色阴沉的将太子认罪的书信扔给跪在地上的太监,由太监转交给两位皇子。这位太监大气也不敢喘一下,也不敢往书信上看一眼,哆哆嗦嗦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