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一山不容二虎  汉水楚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迷路

    一山不容二虎,

    一国不容二楚。

    兴也苦,亡也苦,

    人生全是靠赌。

    有多少英雄人物,

    走上不归路。

    陈仓暗度,长夜漫步,

    都入了尘归了土没了面目。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对于一个政体而言,想要保持稳定,合法性至关重要。有了统治的合法性,即使身处困境,总有一些人还是会继续效忠;而如果失去了合法性,一旦遭遇失败就很难凝聚人心,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

    想要打击东楚,首先就要打击楚王景驹的正统地位。西楚抓住东楚合法性的漏洞,率先发动宣传攻势,他们对楚地百姓宣称:“陈王率先举义,如今作战失利不知去向。秦嘉矫诏擅杀特使武平君,背叛了陈王。秦嘉在没有得到陈王的允许下,私自拥立景驹为假楚王,这是谋反!对于这样大逆不道的叛徒,楚国人应该勠力而诛之!”

    由于东楚正面临着来自秦军的巨大压力,景驹和秦嘉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西面,他们将防守项梁的重任交给了东阳宁君,因此忽略了南面的军情。直到项梁兵不血刃通过东海郡,北上逼近下邳,景驹和秦嘉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他们在匆忙之中开始组织防御。

    项梁打着陈胜的旗号来到东楚,在楚国遗民看起来,虽然陈胜本人跟楚国王室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他毕竟干革命早,资历老。当年陈胜一穷二白的时候,就是打着名将项燕的旗号起兵造反。不过陈胜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死后,项燕的后人又打着他的旗号来做背书。他们之间互为背书,真是无巧不成书。

    西楚军队攻占下邳时,人数已经扩充到八万人。景驹和秦嘉好不容易抗住了秦军的第一波进攻,却发现身后猛然崛起了一个项梁,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天晚上,东楚大将朱鸡石、馀樊君两人正在饮酒,有使者突然造访:“楚王请二位大人即刻进宫,有要事相商。”

    朱鸡石和馀樊君连忙放下杯盏,匆匆坐上了使者的马车。然而一上车他们就被几个彪形大汉捆了个结实,头上被套上了麻布袋。马车并没有径直向王宫驶去,而是兜兜转转来到了远郊。最终,马车停在了一座破落的山神庙前,这里荒芜萧瑟,像是被岁月遗忘的角落。

    朱馀二人被带下了马车,拖进了山神庙。正在二人诚惶诚恐时,只听见有人朝他们走了过来,朱鸡石和馀樊君连忙求饶:“英雄,请不要杀我们!”

    “我不是杀你们,而是救你们。”这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这个人一把扯下朱馀二人的头套。原来是个老朋友!

    “宁君,你不是在前线吗?怎么回来了?”二人大吃一惊。

    东阳宁君扶起惊慌失措的朱鸡石和馀樊君,为他俩松绑。宁君微笑着说:“战事紧急,以这种方式将你们二位请来,真是对不住了。不过确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和两位贤弟商量。”

    东阳宁君顿了一顿,指了指天,问道:“你们可知如今天下之大势?”

    朱馀二人摇摇头,一脸懵。

    东阳宁君说:“不关心时政,可要吃大亏。现在楚国一分为二,除了景驹和秦嘉之外,名将项燕的后人项梁也打着楚国的旗号举兵而来。两楚相争,你们觉得那边能赢?”

    朱馀二人摇摇头,还是一脸懵。

    宁君接着说:“太早的表态确实会招来祸患,我也没有多少把握。不过咱们三个的立场是一致的,我们既不支持谁,也不反对谁,是吗?”

    朱馀二人点点头,还是一脸懵。

    朱鸡石是个机灵鬼,他想到了东阳宁君被秦嘉排挤的处境,于是附和道:“其实我们也早就看不惯秦嘉那副独断专行的模样了,像他那样的家伙迟早被人收拾。”

    宁君点点头道:“既然现在还看不清局势,那我们几个就应该抽身世外,静观其变。任凭他们双方龙虎斗,我们按兵不动。等两位楚国代理人分出个胜负,我们再加入胜利的那方。”

    “宁君高见,我们愿与您共进退。”三人一拍即合。

    在东西楚的对抗中,东阳宁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宁君的策反下,东楚大将朱鸡石、馀樊君等人纷纷暗地倒戈。秦嘉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专权居然招致那么多同僚的嫉恨,而在背后捅他最狠的就是曾经最好的伙伴,东阳宁君。

    第二天,朱鸡石、馀樊君作为左右偏师随秦嘉一同开赴到彭城东设防,以阻挡项梁。双方各自摆开阵势,大战一触即发。

    项梁立于阵前发表战前总动员:“率先起义的是我们的陈王,篡夺楚国政权的却是秦嘉。那个乱臣贼子杀了特使,私立楚王。如此弥天大罪,是可忍孰不可忍!”

    “杀了他!”,西楚军队呐喊着率先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般冲击着东楚军的防线。

    秦嘉作为东楚中军的主帅,自然不会甘示弱,他率领着部队勇敢迎战,手中的令旗挥舞不停,指挥士兵们在战场上穿梭往返,寸步不让。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渐渐地东楚军有些招架不住。主帅秦嘉连忙挥舞令旗,呼唤朱鸡石、馀樊君率领的预备队从两个侧翼包抄西楚军。然而朱馀二人按照和东阳宁君的约定,按兵不动。他俩就像一池平静的湖水,即使狂风骤雨也无法掀起半点波澜。秦嘉再三挥舞令旗,朱鸡石、馀樊君依然就像没看见一样,不为所动,稳如磐石。在这个诡谲的战场上,东楚军败相已露,为了保存实力,秦嘉率领残部逃往胡陵(今山东鱼台县东南。

    退至胡陵,怒气冲冲的秦嘉恨不得要立即砍了朱鸡石和馀樊君俩人的脑袋。景驹连忙上前劝阻:“临阵诛杀大将,只怕动摇军心。”

    为了挽回大局,秦嘉只得忍气吞声,悻悻作罢。

    然而朱鸡石、馀樊君等将领早已得到了东阳宁君的承诺,他们将会在战后分得一杯羹。而他们的避战行为,给更多的东楚将领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人们在私下里议论纷纷:

    “你们看看秦嘉这个名字,起得就像个反贼。他姓秦,这是敌国的名称;他名嘉,还是在赞颂敌国的美好。我们楚国怎么能在这种人的领导下抗秦成功?再看看人家项梁,项乃楚国抗秦功臣的姓,梁乃是国之栋梁的意思!如何选边站队,大家一目了然。”

    在胡陵这片土地上,东西楚两军终于展开了决战。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