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乾坤骨董集 具有神灵商代玉器  收徒就变强,我成天地第一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妩媚动人的外表。由于有了纹饰,玉器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陶器纹饰的基础上,玉器的纹饰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在商代中后期又显然受到了青铜器的影响,两者互相作用,相得益彰,使得商代玉器在集前代大成的基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代玉器除少数武器及礼仪玉器没有纹饰以外,其余玉器都披上了华美的装饰外表,商代是纹饰玉器唱主角的时代”。商代玉器的审美发展,主要体现在纹饰上,由于锯割、琢磨、钻孔以及砣子、金钢砂等技能和工具的使用日渐熟练,使玉器的饰刻纹饰及其向高度复杂化发展成为可能,从而使玉器的审美价值在商代获得了质的突破。
    在玉器上琢刻纹饰,自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即已开始,如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玉龙,其头部的阴线刻勾勒出的龙头,就是纹饰的印记;到后来的良渚文化
    “琮王”上具有“良渚神徽”性质的神人兽面图案,其细密的阴刻线条已表现了纹饰的高度成就。但以这两种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饰刻纹饰的玉器还只是部分,而不是整体。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纹饰装饰技术难度的限制,纹饰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还很少见,当时的纹饰也只是玉器的外在装饰。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新石器时代的部分玉器中,局部的纹饰已露出人类对玉器装饰的较高要求。正是在此基础上,商代玉器才显露灿烂的光芒,不管是装饰玉、礼器、仪仗器还是用具,饰纹、造型及制作技艺均有重大的突破,工匠们兼容并蓄,巧妙地运用线刻、浅浮雕及圆雕等手法,绘制出一幅幅绚丽夺目的玉器纹饰图,使玉器成为商文化的一种象征,以及商代人丰富情感的表达载体。
    商代玉器的纹饰首先以线条为主,采用线面结合的方法,形成整个纹饰图样,以此对玉器进行装点。这里的线刻,主要有阳线和阴线两种。阳线的具体制法为,先沿纹样两侧边缘分别刻出阴线(双线阴钩),再将阴线外侧磨成一斜面,磨去纹样周缘的玉面,变成真正的浅浮雕。而阴线则是沿纹样直接刻入,再将阴线两侧微加修磨,使线条加宽形成凹陷阴线纹。这两种方法刻制的花纹在殷墟出土的玉器中多有出现,成对的线条,构成整块玉面,线、面交错构成纹络装点玉器。这些玉器多为神人兽面纹、兽面饕餮纹、双钩线纹等。其中双钩线纹为商代艺术家的独创技巧,即两条阴线相交,使阴线之间自然显现阳纹,阴阳相错,富于立体效果。如商代中期龙纹,其纹乃双钩阴刻线,构成重环纹、云雷纹、菱形纹等。所刻的龙形,形象生动,风格多样,体现着不同形态。商代玉器多数纹饰均以此为基础,反映了商代玉器艺术家们构思的精巧和技法的成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次,商代人还采用浅浮雕、圆雕的方法雕刻纹饰。浅浮雕是在阴线刻纹的基础上凸出阳纹而具有立体的表现效果,而圆雕多为造型动物的雕刻技巧,是整体形象的立体雕刻,商代人往往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整个玉器的纹饰及造型。如商代出现了大量动物、人物玉器的造型,整体上是立体的,而在立体的表面,用浅浮雕技法琢出表面的纹饰,从而使整个动物或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殷墟出土的玉人,显然是用圆柱形玉器雕成的,先大致勾勒出玉人的头部、躯干,然后采用阴刻线,在头部刻出发质,在身上刻上服装纹饰,从而使玉人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商代的玉器大多表现为这两种雕刻手法的结合。其线条演变的规律,乃是由写实、到写意、再到象征的演化过程,即先是具象夸张的写实,然后分解或简化躯体,最后变成抽象的动物形乃至面目全非的几何形,从中反映出审美意识的不断深化。
    商代玉器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纹饰上。纹饰是玉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商代玉器大多以纹饰命名,如各种像生形饰玉器,龙纹、鸟纹、兽纹等形象生动,具有极佳的气势;其它还有云雷纹、菱形纹、云龙纹、蟠螭纹、龙纹和饕餮纹等。其中,云雷纹由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其中云纹为圆形,雷纹是方形,表现出磅礴的气势和雄壮的审美效果。菱形纹由线条组刻成菱形状,使图案繁密,加深渲染效果,优美而富有情趣。云龙纹如腾飞在云中的龙,气韵流动,形象逼人。这些抽象的纹饰蕴涵商代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他们独到的感应外部世界的思维能力。它们均以线条为母题,表现商人的奇思妙想。“事实上,商周时代的艺术家则是把线条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和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所以他们才能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固有的运动规律,那是一种跃然于观者眼前,不带任何摹仿痕迹的自由创造”。
    商代玉器的纹饰主要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首先,雕饰细腻、精致。商代的玉器向追求雕饰化方面发展,表现在纹饰上以精密化倾向为主,商代的大多数玉器纹饰装点精致,呈现出繁缛、绚烂的特点,为各类造型成功地作了烘托。如鸟纹,“采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雕琢,轮廓简练,重点突出,刀法简单,造形构图闭口瞪目,高冠卷尾,昂首凝视,规矩严谨,眼睛多`臣'字形眼,器形以薄片状多,器自身多孔穿,玉鹦鹉是商代玉鸟的代表作,器身满饰双勾云雷纹”。另外像鱼纹,着力刻画了眼部和嘴尾部,以增强装饰效果。
    其次,因形刻纹,因材施艺,为玉器的造型烘云托月。由于玉器的形制是固定的,而其上的纹饰则可据造型而饰刻各种纹饰,如要绘制在龙形玉器上,其纹饰多为重环纹、云雷纹,以显其势。再如在璧、璜上刻龙纹,其纹饰多以环形为主,具有圆、半圆形状,以凸显弯曲的龙形。最明显的是妇好墓一件玉凤,利用弧形材质展示,把凤鸟琢成回首探望的姿态,玉凤长尾上线条明丽而流畅,整个图案设计围绕弧形材质展开,把想象中的凤鸟琢刻得栩栩如生。
    第三,图案表现上的平面化。即以整体装饰为特色,纹饰繁而密,体现平面化的特点。立体的实物被绘制成平面图形,表现了商人的抽象想象力,即“立体空间作平面处理”。这种手法需要掌握卓越的抽象概括和构图的能力,用简洁明快的图案语言去表现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做到形神兼备,以适应各种装饰功能的需要。这也是商代玉雕的较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平面的几何形纹饰往往附注人为改造的痕迹,体现了人工韵律与自然法则的完美结合。商代的玉器艺术家们往往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玉器表面空间,去绘制人们具有高度概括力和想象力的图形,从而在整体上体现形式美。这也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体上,商代玉器纹饰的发展是渐进的,从早期局部纹饰到晚期的整体着装,表现出了技艺的娴熟。尽管商人玉器仍然带有复杂的内涵和社会功能,如盛行的神人合一、人兽合一的图案造形等,但许多图案的玉饰,往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拜的。同时,大多数商代玉器的纹饰,已经朝着装点外在世界的方向发展了。这些饰纹的玉器,渐渐代表了古人对艺术的追求,对审美理想的倾注,更多地表明了人们高度的审美思想。从某种程度上看,玉雕在时间上比青铜工艺以及其后的铁制工具更有持久性。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纹饰平面化的构图和静态化造型,使玉器艺术具有了锦上添花的表现力。
    三、风格
    作为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商代玉器,因其风格的多样性而保持持久的艺术魅力。其中既有前人的积累,也包含了商代人杰出的智慧与独特的趣尚。商代玉器的风格也表现在集先代及各部族的风格之大成上,从而最终汇集为商代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艺术风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商代玉器的风格是从其作为社会形态的表征中加以展现的,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商人已经有了尚玉的传统,“以玉比德”在商代已经有了明显体现。商代的礼玉正是那个时代风格的表征。早在5000 年前,原始社会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量玉器,就已经具有了高度艺术性。这种已成艺术品的玉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