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黄晶。有黄色、褐黄色和桔红色,主要制作戒面。红水晶。呈块状者,也称芙蓉石,颜色呈粉红和红色。墨晶。呈黑色,以墨如漆者为最珍贵。水晶以其内部包裹体不同,可分为:发晶。其内部含纤细如毛发状的包裹体。鬃晶。其中的包裹体粗如鬃毛。水胆水晶。内有肉眼可见的含水包裹体。水晶矿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产区在河南南阳、江苏东海、山东沂水、辽宁黑山和青海唐古拉山等地。国外产区主要有巴西、乌拉圭、俄罗斯、印度、墨西哥等。
10、琥珀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此物状似之,故名琥珀”。琥珀属一种棕黄色的有机宝石,硬度为2~2.5,比重为1左右,是所有玉石中质地最轻、硬度最低的。它是松树分泌出来的凝胶物(俗称松脂)经过在土中或海底千万年的掩埋,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而形成的一种化石。按颜色分类,主要有一下品种:金珀。呈金黄色或棕黄色,透明体,类似黄水晶。血珀。呈红色,透明体,以血红纯洁者为最佳。蜡珀。也称密蜡,呈鸡油黄和桔黄色,不透明,硬度较高。最好的密蜡叫“鹤顶红”。石珀。呈黄色,透明体,石化程度较高,硬度也最大,重如岩石。花珀。颜色呈黄白相间,透明体,纹饰如马尾松。按气味和包裹物可分成两种:香珀。有一种特殊的香味,遇热时更加浓烈,非常珍贵。虫珀。松树在分泌树脂时,偶会将一些古生物和植物包裹其中,如各种昆虫和草木的叶、茎、花瓣等。
(11)珊瑚珊瑚是一种生物成因的玉石材料,因其颜色红艳似火,古代称珊瑚为“火树”。珊瑚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硬度为5~5.5,多呈树枝状,横断面有同心圆层的花纹。珊瑚质地细腻,有韧性和光泽,颜色有白色、红色、粉红色、暗红甚至还有罕见的蓝色和黑色。其中红色又分为辣椒红、蜡烛红、黄公脸和孩儿面等几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孔雀石孔雀石是一种含水的碳酸铜矿物,因其颜色很像孔雀尾羽的翠绿色而得名。孔雀石单晶体少见,多呈块状、钟乳状、葡萄状和同心环带状等,硬度为3~4,微透明到半透明,有丝绢的光泽,遇酸起泡。我国很早就把孔雀石加工成饰物,在商周时期常被用以镶嵌在青铜器具上,作为装饰。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或石绿”,唐宋以后人们把孔雀石磨成粉末作颜料。我国孔雀石主要产地有湖北、云南、西藏和广东等铜矿区。国外主要产于澳洲、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第二节玉器一、玉器的起源中国玉器的萌芽: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用水晶制造了生产工具;辽宁海城小孤山旧石器遗址出土的用绿色蛇纹石制成的玉质工具。最早的成熟玉器出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和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中,这两处遗址的时代距今均为7000~8000年,共出土玉器数十件。在中国南方最古老的原始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玉璜、玉玦、玉管和玉珠等玉饰品。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杨伯达先生认为中国玉器的源头应定于距今1万年。
二、玉器的功能
(一)玉器的生产功能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已出现玉石制作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有的没有。这就表明,该阶段的玉器还未从石制生产工具中分化出来,仍是作为生产工具或战争武器来使用,但已孕育了脱离生产工具和武器而独立存在的因素。
(二)玉器的装饰功能现在发现最早的装饰用玉器是兴隆洼遗址和查海遗址中出土的玉玦,文献记载与民族学材料证明“玦”是耳饰。
(三)玉器的宗教功能在原始时代,先民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以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女性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出现由专人持特殊的工具替神执行祭祀的使命,这个人就是巫师,这类特殊的工具就是祭器。
《说文解字》曰:“以玉事神”谓之巫,即用玉事神的人就是巫师,因此巫师所持的特殊工具祭器就是“玉器”。到奴隶社会阶段,原始宗教的核心就是上帝。上帝以下,天地四方、山岳河川、风雨雷电都有自己的神。玉作为通神的法器,一直沿用下来。商周时期的“六器”就是祭祀自然神的法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器的等级和权利功能以玉器显示等级差别的现象,始于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体现等级功能的玉器,在《周礼》、《礼记》等先秦文献中均有记载。《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种以圭的尺寸大小和玉璧纹饰的不同来区别职位的高低的方法,在西周时期表现得最为严格。春秋战国时期,在礼制上出现了僭越的现象。不仅表现在青铜礼器上,同时在玉器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秦汉时期玉器与王权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官印材料的规定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和氏璧作了帝印,名为“传国玺”。规定只有皇帝印才能称玺,用玉,群下莫得用。汉承秦制,皇帝玺、皇后玺用白玉,诸侯王、相国以下按官位品级分别用金、银、铜。皇帝玺印用玉的制度以后历代一直沿用,直至清代。
(五)玉器的伦理道德功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器为宣扬古代伦理道德是建立在“君子比德于玉”的基础之上,而仅流行于“君子”这一阶层。孔子为了宣传儒家学说,他摒弃了原始宗教中将玉器视为神物的观点,用儒家的仁、智、义、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与玉器的物理性能结合起来,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玉有十一德”的学说,将玉器和君子的操行联系在一起。《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到了汉代,宣扬玉器的道德伦理学说,已基本完成并深深影响了以后几千年中国封建道德体系。
(六)玉器的玩赏功能玉石的自然属性给人以美感,因此以玉石琢制的玉器,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玩赏功能。宋吕大临《考古图》元朱德润《古玉图》宋代古玉被作为玩赏品和特殊商品流通于古董市场和收藏家之间,并且开始出现仿古玉器。这种仿制古玉之风,历经元明清持续近千年。乾隆皇帝崇尚古朴之风,以三代青铜礼器为蓝本,琢制了一批陈设用玉器,并刻以“大清乾隆仿古”或“乾隆仿古”两种款识。
三、玉器的分类按照古代玉器的用途大致分为三大类:即礼仪类、丧葬类和装饰类。
(一)礼仪类玉礼器是古代先民在祭祀、朝享、社交、军旅等重要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玉器,简称“礼器”、“礼玉”。这类玉器主要指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周礼》称之为“六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周礼·春官·大宗伯》还将瑞信玉器,即朝廷命官的凭证,也作为礼器,称为“六瑞”。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尤其是商周时期,还有一种称为“仪仗器”或“玉兵器”的礼仪类玉器。仪仗玉包括玉斧、玉戚、玉钺、玉戈、玉刀等,都是象征性的武器。此外,瑗、环、珑等,也曾在不同时期作过礼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璧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由研磨谷物的石环状石器演变形成。璧的形状为圆形扁平体,中部有孔。《尔雅·释器》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璧、瑗、环3种。夏鼐先生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中说:“环和瑗,实际上也是璧。……把三者总称为璧环类,或简称为璧,其中器身作细条圆圈而孔径大于全器的二分之一者,或可特称为环。“瑗”字,“在古玉名称中,今后可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