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晋王思来想去,大晟王朝现在可以说是把一个王朝覆灭的全部要素都齐活了。
内部派系分割严重,边境兵力不足,年久失修的边防,还有多年没有经历战争的将士经不起血与火的厮杀。
现在就差一个父皇在京城远程操控将领进行战斗,导致战事不利,屡战屡败,步步败退了。
还未等晋王担忧,画面开始推动。
【正英十五年一月,蒙古帝国以大晟王朝不遵守边境和平的规则,不愿意出使大臣与其邦交为由,悍然宣战。】
之前晋王已经催促父皇调动镇边军团回防蒙古帝国这片方向的进攻。
所以吴明率领着三万镇边大军是能在第一线战场和蒙古帝国交手的。
能不能打赢不清楚,但是拖住对方进攻的步伐不难,因为吴明在武臣卡上的天赋就是——固守。
在己方的防守区域内,吴明布置的防守策略和守城要略,都能让对方的攻坚举步维艰。
【“步步为营,阻敌难进。”】
【“毅守当下,绝不退后,蒙古人,你的攻城之战,到此为止了!”】
【正英十五年二月,吴明固守边防,阻击了蒙古人凶猛的攻势。】
总归还是跟着陆成安一起封狼居胥的将领。
又是自己的族人。
晋王对「吴明」这张武臣卡的研究还是比较了解的,「吴明」在防守战中的表现能力是很不俗的。
不要跟蒙古人打野战,在野外作战,「吴明」还是能抵挡蒙古大军的。
晋王还是清楚蒙古人最强的兵种是骑兵,骑兵这种兵种,想要攻城的难度还是太高了。
但真正想要给蒙古人予以强力的回击,还得让陆成安顶上来才行。
【正英十五年三月,吴明大军中的随行文臣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思维,意图效仿陆成安大破土人联军的兵法,趁夜出动,夜袭在野外扎营的蒙古军队。】
【吴明以「军情不明,不知蒙古营帐布阵」为由拒绝执行夜袭的战术。】
【正英十五年四月,蒙古再次攻城,他们两个时辰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攻城战,佯装久攻不下,疲于奔命后,再次往后撤退驻扎在了城外。】
【大晟王朝的随行文臣再次提议,言「今日蒙古攻城疲倦,已显败像。
此时不攻,更待何时,将军若是踌躇不前,只会错失封王拜相的大好时机!」】
【吴明性格沉稳,仍然认为这不是一次很好的出击机会。】
晋王真是恨不得一刀把这个随行文臣给砍了。
她远在京城,看不到真实的情况,但是从文字内容可以看出来,蒙古人完全就是引诱大晟王朝主动出击。
固守的策略是正确的,蒙古人暂时没有找到最好的攻城办法。
但是你主动出击,那就是以卵击石了。
这个文臣不断地低语,怂恿吴明犯错,晋王都怀疑对方是不是蒙古派来的奸细了。
这还能不是内鬼啊?!
别说晋王了,其他亲王看完了,头都有些晕眩了,你一个文臣跑过来凑什么热闹啊,还指点起别人的老本行了?
之前她们看齐王的剧情模拟时,还在嘲笑人家大宋拿文人制约武臣,结果搞得败仗连连。
现在回首一看,咱大晟王朝也好不到哪里去。
「吴明」作为能协同陆成安一起封狼居胥的将领,能力显然是不差的,而且对于战机的把握很敏锐。
他这种战术风格,如同定海神针一样,再固守一段时间,蒙古人出动的将士损伤高了,伤不起人口的蒙古帝国,自然就会消退。
游牧民族因为人数少的缘故,每一个人都很精贵。
【正英十五年六月,固守许久的吴明粮道被蒙古人截断,大晟王朝的援兵在野战之中被蒙古人残杀殆尽。】
【蒙古施行了围点打援的策略。】
【效果显著。】
【大晟王朝前来援助的援军折损12304人。】
【随行文臣认为吴明不听他的策略,致使现在进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之下,愤而协同其他副将想要架空吴明的军权。】
【吴明率部军纪严明,这次兵乱内讧,以文臣方失败而告终,但导致军心涣散,士气下降。】
【城池中的粮食即将耗尽。】
【蒙古趁势发动了攻城战的总攻。】
【“将军,千万要留有可用之躯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等死在保家卫国的路上,也是对得起自己这满腔热血了!”】
【吴明的亲卫队不断开辟出一条生路,吴明单骑被迫带领剩下的将士进行突围。】
【仅仅剩下一百多人的吴明部众,撤离了前线战场。】
【城破。】
【蒙古方的将领穆呼里认为在此地折损了太多蒙古儿郎,深深痛恨着严防死守的大晟将士。】
【他决定执行屠城策略,以此来震慑那些不愿意投降的敌人。】
【成吉思汗的长女巴林·阿露娜制止了屠城这种残酷的行为,认为如此粗暴的做法,只会引起大晟人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