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更加猛烈的反抗。】
【穆呼里认为巴林·阿露娜的劝说非常的愚蠢,简直就是妇人之仁,在面对阿露娜的劝言,穆呼里非但没有听从,反而继续实行了屠城的战略。】
【他认为对于大晟人的仁慈,不仅不会让大晟人对于他们感到感恩,还会认为他们是个好糊弄的部落,致使降而复叛的情况发生。】
【必须要打到大晟人吓破了胆,见到他们蒙古人望风而降!】
【随着血腥的屠城过后,大晟王朝的士气集体下降。】
【正英十五年七月,长孙明以吴明防守不力,没有守住边疆,甚至葬送了三万大晟将士,致使边疆惨遭蒙古屠城,要求正英帝严惩因为战败而退离战场的吴明。】
晋王看完这段内容,血压又上来了。
这一致对外都没有打完呢,就着急清算别人了?
疯了是吧?
能打的全杀了,让你们这帮软骨头上去打仗?
【你力劝父皇,现在乃是多事之秋,绝不能听信他人谗言,错杀朝中大将。】
【长孙明在朝会中当场攻讦你是为了维护自家族人,才出来辩护,指明了吴明乃是河北吴家的人,暗示你在袒护败军之将。】
晋王快要被这个老王八给气炸了。
你跟这长孙明讲道理,他跟你讲情义,你跟他讲情义,他就说律法无情,按律当斩。
【汉王在朝会中支持了你的看法,认为现在战事为重,万万不可处斩将领,寒了为国家捐躯的将士之心。】
【正英十五年八月,长孙明在京师中散播舆论,宣扬吴明不仅是个败军之将,还是致使战事溃败的罪魁祸首,他不仅没有守住大晟王朝的国土,还擅离职守,临阵脱逃导致边境的城池引来了屠城之祸,他是大晟王朝的千古罪人,而圣上却偏信他言,不予处置。】
【正英十五年九月,尽损三万川蜀镇边军团男儿的吴明听闻京师的舆论,万念俱灰,心存死志,希望陛下调遣他再去前线,此战,有死无退,以报国恩。】
【正英十五年十月,晋王邀请长孙明前往南苑围猎,在围猎中想要详谈最近在朝中发生的大事。】
【在围猎之中,晋王一时失手,将长孙明射杀当场,此事引起朝野震动。】
【正英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晋王是不小心射歪了箭,才导致长孙丞相的死,闭口不谈如何惩治晋王的事情。】
【而长孙明死后,以长孙家为首的世家集团又推出了以李姓为首的一众文臣,这一新派系再次把持官场。】
晋王想着一刀解决了长孙明,可能会降低朝野内部的争斗,就不再出现那种武臣在前面浴血奋战,文臣在后边疯狂捅冷刀子的事情。
哪里想到,一个长孙明倒下,世家还能推出下一个人前来搭台唱戏。
而秦王对于晋王的操作震惊了。
还能这样操作?
请人去围猎,然后一个不小心把人给射杀了,父皇还能当个没事人一样,无事发生?
而朝堂之中,也只是朝野震动了一番后,没人为长孙明讨回公道,长孙明死了就死了?
秦王觉得自己又看明白了。
长孙明只不过是代表着世家集团的代言人,他是掌控了长孙家这个世家势力,但背后也有其他世家的支持。
但是,在长孙明死后,其他长孙家的族人,不足以接住这个大旗,没办法发挥出长孙家作为世家的底蕴,自然没法和晋王相提并论。
因为晋王本身也是一个利益混合体,大家犯不着为了一个死人而死磕到底。
政治就是妥协。
世家集团在长孙明死后,重新有人接管,成了新的既得利益者,那么他有什么理由为了一个死人而去跟晋王这个既得父皇宠溺,又是勋贵派系一等一权贵的晋王殿下死磕呢?
没事得罪什么晋王。
她思维跟平常人不一样。
好嘛,这下白死了吧?
但晋王弄死了长孙明,也无济于事,死了一个人还会有下一个人接替,除非你把整个利益集团给打掉了。
可你要这么做,人家肯定就要跟你死磕到底了,世家集团跟你勋贵集团死磕,你还真不一定能吃下它。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蒙古帝国的入场。
万一这帮犊子不讲道理,你一直搞我,我跑去投敌,那该怎么办?
所以说这把京城内部的格局在晋王出手射杀长孙明开始,已经彻底乱套了。
有了晋王这个莽撞出手为前车之鉴,一旦皇室太过于偏向一方,这帮世家见机不妙,它投敌的理由就太充分了。
而且现在边境,连之前防守很管用的吴明都守不住了,如今边境兵力是完全丧失主动权的,大片土地空虚防备。
蒙古人一路打下来,只怕是畅通无阻。
这还想什么?
还不快去抬陆成安上来!
下一秒,一个炸裂的消息再次弹框。
【正英十五年十一月份,江西藩王魏王与贵州土司曹东成一同叛乱,大晟王朝失去了江西省和贵州地区的控制权。】
地图上,江西行省变得一片灰暗,贵州地区也同样黯淡下来。
而之前魏王造反的路线,是一路打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