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节  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这时代还没有所谓的“礼教”,女子为官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当初越王勾践,还专门聘请了一庶民女子教授越国军队剑法,赐“越女”,这才有了三千越甲破吴的事。
    一直没有说话的项燕在一旁冷哼道:“燕太子莫忘了此行的目的!”
    被提醒后,太子丹才恍然察觉,居然被高景转移了话题。
    瞪了高景一眼,太子丹干脆不再理会,对魏王道:“大王,秦国野心勃勃,若赵亡,接下17来秦国定然会灭亡魏国,燕国,齐国,楚国也将先入危险。
    眼下我等应合纵一处,拯救赵国,抵御秦国!”
    项燕也道:“大王,太子丹所言正是!”
    魏王增看看两人,又下意识的看向高景。
    结果高景正跟焰灵姬脑袋凑在一起,小声谈笑着。
    无奈之下,魏王增开口道:“高景先生以为如何?”
    高景笑着道:“大王,当年秦晋韩原之战中,晋军大败,晋惠公被秦兵所俘获。
    晋大夫头发蓬乱下垂的拔帐随行,秦穆公劝说道:你又何必担忧呢?我只是请你去秦国做客。
    晋大夫于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如此太子丹与项燕将军侃侃而谈,却不是下风之臣何在?”
    这个典故中,秦穆公安慰被俘的晋大夫,说不会对他怎么样。
    然后晋大夫就说:你的话不仅皇天后土听到了,站在下风处的群臣也都听到了,希望你不要食言。
    只不过后来渐渐演变成了“甘拜下风”的自谦之词。
    魏王奇怪道:“高景先生此言何意?”
    高景故作诧异道:“大王难道不知,燕王喜,燕相张唐,楚王焊,楚令伊李园,这四人皆愿于秦交好?”
    魏王傻眼了。
    搞了半天,燕太子丹,楚将军项燕嘴上说着合纵,结果自己国家的君王,相国都没这意思!
    这是拿他魏国开涮呢?
    魏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盯着两人,道:“高景先生所言,是真的吗?”
    太子丹连忙道:“只要魏王答应合纵之事,丹定能说服父王!”
    魏王闷着不说话了。
    高景幽幽的道:“大王还是答应的好,岂不知: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好直言,必及于难。?”
    魏王本来就不好的脸色更难看了。
    春秋战国时期,晋伯公因为为人正直,,所以遭受到其他小人的妒忌。
    他的妻子劝他说,盗贼憎恶主人的防范,使他不得恣意偷窃,邪恶小人总是忌恨正道直行的君子,使他不得恣意作恶。
    晋伯公不听,仍然是继续正直到底,果然因为得罪的小人太多而被陷害致死。
    高景言下之意,若是魏王不答应合纵,会引来太子丹的嫉恨。
    魏王能有好脸色才怪!
    “高景!”
    太子丹忍无可忍,怒斥道:“秦人暴戾,你一定要助纣为虐吗?”
    高景反问:“秦赵本是一家,太子丹何必非要插手他人家事?”
    太子丹怒道:“此乃秦赵两国之事,何来家事?”
    高景笑道:“秦赵皆是赢姓赵氏,共奉一个祖先,不是家事是什么?”
    太子丹一挥袖,道:“无据可考之事,不足为信!”
    高景笑着摇头,道:“但太子也无法反驳,既然如此,又何必插手其中呢?”
    太子丹语窒!
    鞠武在一旁面露无奈,明显太子丹又被高景把话题给扯远了。
    一开始太子丹提议合纵,被高景给扯到“辩礼”上。
    好不容易把话题拉回来,现在又被扯到考究秦赵祖先上了。
    不得已,鞠武站出来道:“高景先生,无论如何,秦国进犯赵国,都非仁义之战,燕,楚,魏,齐秉持仁义,因此才需要阻止秦国进犯赵国。”
    高景深深看了鞠武一眼,道:“当初齐国进犯燕国时,孟子便曾规劝齐王,倘若燕国的国人欢迎齐国军队,那么齐国就吞并燕国吧。
    倘若燕国的国人抵制,齐国的军队便撤回来吧。
    如今秦国攻赵,也是这个道理,仁义或不仁义,我说了不算,先生说了不算,太子与将军说620了也不算,还要看赵人自己的态度……先生以为呢?”
    鞠武道:“长平之战后,赵人对秦人的憎恨,还不能说明吗?”
    高景道:“如今秦军已攻下赵国十数做城邑,与百姓秋毫无犯,征地内无一反叛之举,同样也能说明!”
    鞠武道:“那是因为赵国收缩兵力所致!若非如此,赵人早已反叛!”
    “哈哈哈!”
    高景大笑,道:“我给先生讲个故事吧……我听说这世上一人好养猕猴,但由于养得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猴人便对那群猴子道:早上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你们四个。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