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只要性格没有过大的变化,那么父皇做出来的很多行为都是可以推理出来的。
当然,能让父皇如此让步,最大原因还是四个字——臣强主弱。
有能力没势力和有能力又有势力的大臣。
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无论是吴英老爷子还是长孙明那个國贼,他们两个都是有能力又有势力的代表性大臣。
一个代表了军方势力,一个代表了庙堂势力。
他们这是能对皇帝的统治构成直接威胁的,反观陆成安这种新生代里有能力却没有什么背景的官员,倒是皇帝最喜欢的类型。
像那些当官当久了的大臣,哪个没有门生,哪个门生不在底下的六部候着?
你以为他倒了,只要他的学生还在庙堂,那么他就是有影响力的。
父皇把长孙明打下去,他的那批学生其实还是在庙堂上工作的,想要给他们这些人全部弄出去,那就是一个长期计划。
只是父皇还没来得及根治这边的人,由于各地叛乱四起的问题,他不得不放弃针对这些人,先将军方势力提到了台面上。
而比起丞相的文臣世家集团知道如何去伪装自己,勋贵集团的威胁简直是不加掩饰的。
如此局势下,父皇只能去拉拢那些和勋贵集团很难搭边的将领,维持自己明面上的平衡,让勋贵忌惮,不敢妄为。
陆成安、陈济、王世真都是在这个时机下,应运而生的得益者。
主要他们也不是勋贵体系出身的将领,很难被这个体制所抑制。
但是!
晋王成也勋贵,败也勋贵。
的确,吴家人对晋王的忠诚有目共睹,勋贵对晋王的霸业提升更是众人所见。
可问题是,这样的结构,对于国家而言,是健康的吗?
东西借了是要还的。
势借了,是要给好处的。
没有好处,没人会无缘无故去帮你,固然有极少部分为信仰奉献的忠义之士,但逐利追权这种事情本身就无可厚非。
你种地拿不到粮食,养不活家人,你会去种地吗?
你当兵只能上战场当敢死队,拿不到军饷,更拿不到地,还没有机会封爵赏侯,你会跑去当兵吗?
晋王势力结构不平衡的地方就在这里。
你晋王借了吴家的力量获得了皇位,可问题是吴家人的权势已经登峰造极了。
你外祖父是大将军,还有世袭的侯爵之位,你的母亲是贵妃。
再提升下去是异姓王,但开了这个口子,晋王根本在位不了多少年,就会引发新的内乱。
既然没办法在这方面开口子,那么晋王的选择只剩下一个恩泽后人,将吴家的后人养着。
那吴家的家族性质,就会从勋贵变成新的世家门阀。
晋王这个政体,就是一个畸形的、功利性的集团。
无论是晋王继位,还是秦王继位,她们上台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去大行封赏,而是清算和削弱那些可能会节外生枝,对国家会出现不良影响的集团。
所以晋王和秦王在模拟推演里当皇帝的几次结局里,她俩在位期间,大晟王朝就没好过。
这未必是晋王能力不行,而是她没这个能力调停内部的不良发展。
秦王甚至是直接遭到了反噬,底下的人根本就不听她的,直接公然瓜分大晟王朝。
反观宁王、燕王包括成王,都是自己在位期间,大晟王朝就蒸蒸日上了。
因为宁王用的人,都不是出身于大晟王朝体制内的人。
燕王用的人,都是自己推行教育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同样不重用原先体制内的人。
而小八呢?只用陆成安和陆成安举荐的人,这些人大多没有很深的背景,依赖皇帝的信任才能大展身手。
晋王做大,就是勋贵集团的做大。
那不就是带着国家发展一起歪了,苏为英能表现如此惊人,汉王认为这主要是前后有巨大反差。
苏为英能把晋王埋下来的坑给填上了,再加上本身又有先见之明和出色的才能,前有昏君,后有明主,这一对比下来,就显得苏为英格外圣主。
显然,如今的晋王沉浸于勋贵集团给她带来的巨大增幅,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增幅下所潜在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模拟推演一直都是她们互相寻找问题的重要试炼之所。
汉王此番敢于和晋王直接正面起爆。
第一是她真的钟情陆成安,她没道理一直看着别人和陆成安卿卿我我。
我是原配夫人,还是你晋王是原配夫人?
汉王很早就对这些妹妹的态度极为不悦,但她是长姐,她要考虑的东西更多,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汉王都是在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尽量是能减少冲突就减少冲突。
可忍耐也是有个极限的。
有时候不站出来刷个存在感,将自己硬气的一面拿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汉王对其他亲王动手动脚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汉王看着你们几个贼猫偷吃,我不难受啊?<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