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这是汉王个人情绪上的决定。
第二,汉王这次就是要晋王入局。
之前的汉王都是比较低调和内敛的靠近陆成安,还从未如此狂傲凌人过,这种骑脸的做法,就是想看晋王到底爆不爆。
因为汉王心里清楚,她劝说晋王是没有用的,晋王会认为她是在挑拨离间。
在她们这些皇女之中,每个人都很有自己的个性,个顶个的不听劝,唯一一个比较爱听劝的人,名字叫苏芷凝,但她却是一个天天想着如何算计别人的坏女人。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有多蠢。
以前的汉王是劝导性地劝谏自己这些妹妹。
然而效果卑微。
只有当这些妹妹们亲自面对自己铸下的大错,她们才会幡然醒悟。
劝说?大可不必!
看你惹出来的一堆糊涂事,我看你如何追悔莫及!
汉王现在是知道晋王的势大,而她和父皇只能在勋贵的影响力下瑟瑟发抖。
那干脆让你勋贵的军方势力一路猛到底,看看你晋王到底能不能驾驭得住这些虎狼之师。
晋王没挺过去,那么她以后一定知道勋贵集团做大之后,给大晟王朝能带来的危害性。
晋王挺过去了,那么她在为君之道上的能力就会突飞猛进。
汉王从来不排斥别人当女帝,她排斥的是当女帝的人不够贤明。
如果你有出色的才能,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她汉王隐退也并非不行。
“其实,模拟推演的作用,未必只是将自己磨砺成一个优秀的继承者。”汉王心中轻轻沉吟。
“你也可以当一个推手,将别人磨砺成优秀的候选人。”
“只是先前,每个人只在乎着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从来没有想过这一条道路的可行性。”
如果第一点是汉王自己的情绪使然,第二点是汉王想让晋王目睹勋贵势力做大以后的破坏力,今后能有所收敛,第三点汉王的想法就尤为简单了。
那就是朝堂的局面对汉王而言足够劣势,她想要寻求更大的转机,只能用最冒险的方式来尝试突破。
汉王曾经是最忌惮用这种冒险风格的手段。
但现在考虑到她以身为饵,不光是给自己寻求万难之下的破局,亦是为晋王做嫁衣,把自己当成一块磨刀石,来进一步磨砺晋王这把快刀的锋锐。
就看晋王是隐忍她这次的过激之举,还是公然起兵声讨朝堂。
晋王若是忍了,往后汉王就能在晋王面前反客为主,拿回一些话语权。
你晋王就不能再说自己是最钟爱陆成安的亲王。
不忍?
那你就得发动这些武夫来制造混乱和破坏,到时候晋王这些属下没有控制到一个度,那你晋王就该明白这些人其实也并非那么靠得住,只要想清楚这一点,于大晟王朝之未来也是大有裨益的。
【次日朝会,正英帝在朝堂之中先是点评了几番天下大势,赞誉了陆成安平定关中,解决凉州之叛的功绩,旋即册封了数位平定叛乱的有功之臣。】
【陆成安不光是取得了皇宫的禁卫控制权,并且拿到了京城九门的兵权。】
【陆成安卸下了关中总督的位置。】
【陆成安就任天京府大都督,都督天京府、冀州府诸府军事,置司天京。】
【并恩典陆成安督视京营兵马等衔,待战乱事毕即罢。】
【在陆成安一骑绝尘的声望面前,群臣即便是颇有微词,认为正英帝实在是恩宠过重,但最终还是不敢有所主张。】
【陈济、王世真被正英帝调遣至京城九门之中担任九门校尉,各主事一门,全权听候陆成安的差遣,以天京大都督陆成安为主官。】
【而在今日的朝会中,正英帝只是提拔了一些亲近之人的官职,但并没有将之前和汉王商议的事情摆在台面上。】
【这是正英帝在提出此事之前的造势,以此更好地去抑制群臣的不满。】
【朝会结束,汉王邀请陆成安一同听曲,陆成安欣然接受。】
【在听曲的过程中,汉王邀请陆成安过几日同她一起出席论道谈经的风雅之事。】
【汉王召集了各地名士在天京府讨论经义,全国各地十七位在经义之上颇有门道的士人共参雅事。】
【在讨论经义的过程中,汉王力压群雄,在风轻云淡中,引经据典,打破世人对经义的基本认知,创造了全新的经义理解。】
【汉王因而受到这些名士的敬重,世人都认为在经义之道上,已经无人可出殿下左右。】
【汉王在文坛的影响力提升了。】
【而陆成安在天京府就任大都督以后,不光是要护卫京城、皇宫的安全,同时担任着境内治安,甚至于各类案件上的主事。】
【在陆成安的管理下,天京府的治安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他刚正不阿的态度,让天京府内的名门望族一时之间都避让一二。】
【言官宣平对陆成安的政治风格颇为赞许,多次向正英帝赞誉陆成安的为人。】
【认为陆成安不畏强权,一视同仁的做事主张,才是大晟王朝真正的肱股之臣。】
【宣平拜访于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