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6节  想娶女帝不正常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政治、权力一把抓。
    好处就是边疆上的某些地方,实在是不好管,给特度使的权限,可以稳定边疆的局势。
    因为你中央官府要管地方官府的事情,你远程操控,书信上指挥对方做事,一个来回就要一个月的时间。
    所有人都知道,打仗的时候爱玩微操的指挥官,都容易带崩团队。
    边疆的地方长官不比你这个皇帝懂局势?
    什么都不懂,硬要操作指挥,那是很容易出差错的。
    可惜,人心就是如此。
    万物也是有利有弊的。
    你不微操,很干脆地放权出去,这些手握重权的人野心高,难以掌控,反而会在边疆成为新的祸患。
    哪怕这一代的特度使长官是忠于朝廷的,你又怎么确认每一任的特度使都能像上一任一样恪尽职守。
    但,这些权力上的得失,那都是皇帝自己要考虑的事情。
    和他陆成安这么一个当驸马的‘小老弟’又有什么关系呢?
    陆成安最多就是这项政策的既得利益者。
    唯一一个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在于,只要你给陆成安一定的权力,陆成安就会给你做事,但目前大家都挺能做事,整体上都是欣欣向荣的状态。
    陆成安就不必要像之前那样卖命,成天最大限度地消耗自己的能量。
    他成为孩缚灵以后,人生理想就有些心态上的转变了,他更想有空没空就带带娃儿,悠哉悠哉地过日子,偶尔爆发一下小宇宙,分担一下老婆在治国工作上的压力。
    国难当头,陆成安也会拼命,但放到这样的和平年代,他心里倾向于宅在家里多带带自家的孩子。
    【正英二十一年十二月,陆成安到凉州任职特度使,陆成臻自杭州追随而来。】
    【“阿父于五年前离世,他在世时,不希望我能借助兄长的权势平步青云,而今愚弟已守孝三年,思来想去,我只想在兄长这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陆成臻投奔了你。】
    【“你想在我这里求得一官半职可以,但你若心术不正,做不到自己应尽之责,那就休怪为兄苛责于你。”】
    陆成安这边盯着的画面刚刚结束,下一秒,所有人都从不同地区的视角中,全部强制转移到了天京府的皇城之中。
    一个古井无波的旁白声音淡淡响起。
    【正英二十二年!】
    【神宫政变发动!!!】
    【正英一朝上下两难、难以进退的局面,也将随着这场政变而发生剧烈的变动!!!】
    .....
    .....
    .....
    
    第413章 改元明德科举改制!陆成安爆改凉州!基建魔王小八!
    这一场被正英帝和吴皇后提前组织好的‘密谋’政变。
    右手倒给左手的手法。
    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就连这次模拟推演中,身处于局外人状态的陆成安,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去揣摩正英帝到底是在打什么样的算盘。
    【正英二十二年一月,吴皇后临朝称制、‘挟威而立’,上万禁军瞬息之间的功夫就控制住了天京府,正英帝选择退居西苑,他以调养身体为由,放权于吴皇后主治朝政。】
    【吴皇后更改年号为——明德,正英帝默许了此事。】
    【朝堂之上的百官对吴皇后在正英帝还未驾崩之时...就擅改年号一事而议论纷纷,但看在正英帝没有阻拦的意思,也大多不敢站出来持反对的意见。】
    【明德元年,吴皇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制。】
    【首先,吴皇后改进了考试内容中的科目,不光是诗词歌赋、文章策论、对杂学等等学术,通通都放纳于考试内容中。】
    【其次,每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都要以更严格的要求筛选,并由皇城司负责考场上的秩序,巡逻考生有无作弊的情况。】
    【最后,规范了南榜和北榜的诸多细节,北榜只录取北方科举成绩排名前五十的学生,南榜只录取南方科举成绩排名前五十的学生。】
    【而在殿试时,这些学生则是一同入殿,皇室再从这一百位学子中挑选出状元、探花、榜眼。】
    【此外,吴皇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举考试的地位。】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制度的出身限制,对国家而言,大大拓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为选人任人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对社会而言,这是给出身低微的人寻找到了一条上升通道。
    最早提出科举制的人是隋文帝。
    一方面是隋文帝他打算用这个东西拿来对付门阀的法宝,另外一方面可以选拔出一批真正有学识的人出来做官,而不是使用那些通过关系走上台前做官的草包。
    只不过隋文帝杨坚只是提出,没有正式创立。
    正式创立科举制度的人是隋炀帝杨广。
    但真别把杨广想得太好了,鼓吹杨广是千古一帝,功在千秋的人,真该想想那些被杨广给坑死的普通老百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