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这家伙是不把人当人的,只把自己的利益放最重,世家子弟在他眼里都是小韭菜,更何况那些穷苦人家。
隋文帝杨坚推出科举制可能真存有选拔人才的想法。
杨广可能是单纯不爽那些门阀世家跟他抢夺权力,毕竟门阀的影响力在当时那个局势下又大,他杨广还不好弄这些人,所以就试图启用这个制度想往死里搞那些门阀。
可惜的是,别说是杨广了,后面的大唐都没能使用科举制度,将门阀垄断的问题给解决。
政策是好政策,人未必是好人。
政策提出来了,但人是可以控制这些政策的。
到了唐中后期的科举,这些科举考试如同虚设,该是那些门阀子弟当官,还是那些门阀子弟当官。
大晟王朝的科举制度也有问题,世家子弟和寒门出身的比例为8:2,而寒门下边的庶族,三年科举考试,能进去一个,就谢天谢地了。
农民里出个读书人,更是天方夜谭。
主要是门阀受教育的程度高,寒门也能得到一定的教育,庶族的话,基本就要看家境好不好,家境差的,也没什么读书的机会。
你不推进整个国家的识字率,降低文盲人数,提高整体的知识素养。
就想靠科举制解决门阀世家的问题,简直是异想天开。
所以,陆成安预料,只要岳母的政治水平不低,能意识到这些问题,下一步,就是全国推广教育。
大晟王朝的造纸工艺在线,前期还开海放关了,提高了国家的财政和地方的经济效应,这是一个非常好推广教育的环境。
陆成安一边运营凉州这块土地,一边思考自己要不要执行自己【光禄大夫】的使命,稍微向岳母提点个人看法。
只见,一个身影坦然向前!
【明德元年三月,成王提出‘百姓强则国家强’的观点,认为科举制度的改变,只是略微帮助到大晟王朝的普通改革,真想要让国家强盛起来,推行教育才是治国之本。】
【这是表面上在朝廷上说的。】
【暗中,成王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认为门阀世家之所以强,是因为他们天然就比普通人有更好的教育渠道,即便没有家族关系,也能通过手上的教育资源高人一等,只有提高普通人的教育资源,才能让普通人有机会踏足朝堂。】
【科举,比的还是真才实学。】
【推行教育,让庶族寒门的真才实学优胜于世家门阀子弟时,那才有形势逆转的效果。】
【吴皇后与正英帝听后深以为然,命令各地官员,置办社学,提高各地教学的质量。】
小八这几轮的操作下来,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再这样刷政绩下去,这次模拟推演,我小八那必然少不得一个‘亚圣’的称呼。
【明德元年四月,吴皇后推行教育,兴修水利,修定新的刑律和制度。】
【因为商业经济上的发达,吴皇后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多次向农户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农业发展。】
【而为了找补回来再农户减税上的损失,吴皇后加大了对商人的商税,这让多数商户感到不满,可是看到在大江南北大行其道的锦麟卫,他们默默选择了忍受。】
【大晟王朝的民心提高了。】
【对基层农民的减税,导致大多数的农民的手上都有了一些闲碎的银两,更利于生活,这大大提高了大晟王朝的人口增长。】
【明德元年结束,大晟王朝的人口数目有了显著的提升。】
【明德二年一月,陆成安正式接手凉州政府,他认为凉州人不光是勇猛,还极具野心,所以他来到凉州,一定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彻底整治凉州官场,方能让边疆太平。】
【始料未及的事情出现了,陆成安细细审查整个凉州的情况,却发现如今凉州地境内大多数的职务都由中层武官接管。】
【早在前些年,晋王过来整治凉州官场的时候,就清查了大批地方豪强的家产田地,迫使驻根于凉州的长孙明本家迁居去往南方。】
【汉王随后的到来,第二次清洗了凉州派系,两位亲王前前后后的到来,让凉州的行政机构处于一个半瘫痪的状态。】
?
陆成安拔剑四顾心茫然。
特么的整个凉州的行政机构直接是处于一个半瘫痪的状态,晋王和汉王的借题发挥,到底是砍了多少人啊?
连长孙明的本家都给你们俩干怕了,一家子人拖家带口跑路了。
最离谱的不是行政机构瘫痪了,是凉州人是出了名的能打,出了名的将领多。
现在是中层武臣接管凉州军团的大多数事务,而武威、天水、安定三个凉州重要地带的总兵,全部被换人了。
武威总兵官吕琯,天水总兵官朱咏,安定总兵官樊靳钊。
凉州?
小天京府!
全是你们这几个亲王手里面的人!
【明德二年二月,陆成安总揽整个凉州的政务,并命令各地的县令将县城内积累的陈年弊案或是难以处置的事情,写成文案摆放在他的案牍上。】
【陆成安的政治水平高于90点,陆成安的才识水平高于90点。】
【触发效果一日断百案!】
陆成安这些年也不是一点都没有去操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