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域范围内,存在着丰富的玉石矿藏。其中,在武山、积石山、马衔山、祁连山等地都发现了玉矿,齐家文化地域范围也延伸到了青海的昆仑山山脉,而且在齐家文化玉器中也发现了不少疑似青海料的玉器。在齐家文化地域发现的玉石矿藏中,几千年前被用来制作玉器的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当属于马衔山玉料。
位于甘肃定西境内榆中县与临洮县交界的马衔山,处于齐家文化范围的中心区域,所出产的玉材坚硬、致密、油脂性强,其中大部分为质地极为细腻均匀的微晶质玉材,其硬度、密度、油脂性和晶体结构都比较接近和田玉,但颜色更加丰富。当然,和田玉质量更好,更为难得。经过地下几千年的埋藏演化,今天我们对比两种玉材的玉器可以看出,马衔山玉材的致密性比和田玉稍弱,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比和田玉更容易形成美丽的沁色来。
因为马衔山玉料比较接近和田玉,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容易把马衔山玉料当作和田玉,没有长期把玩和了解掌握的过程,一般很难区分两者间的区别。
中国自古就有“西土出美玉”的说法,处于西北地域的齐家文化玉器占据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所用玉料更接近“真玉”的标准,这是其它古文化玉器所不具备的。其它高古文化玉器,如兴隆洼、红山、大汶口、良渚、龙山、凌家滩、石家河,以及夏家店、陶寺、二里头等古文化玉器,所用玉材也基本上以本地玉为主,其材质各有特点,但总体上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更为接近“真玉”----和田玉,其中部分材质就是和田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利于玉器在地下的保存和贮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西北地区干早少雨,干燥的环境对玉器的浸蚀作用较小;
二是西北地区黄土地相对贫瘠,对玉器的腐蚀作用较小;
三是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的碱性土壤,在潮湿条件下形成的碱性环境,与其它外部环境一起作用于玉器,有利于玉器形成沁色。这些都是西北地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别的地域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
当然,说地理环境好,这些都是相对的。其它地理环境也有其自身优势,如潮湿的环境、土壤成分相对复杂和酸性土壤等条件,同样可以促使玉器发生其它的次生变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特征。
(六)齐家文化玉器沁色美
高古玉,除其中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人文等)、文物、艺术价值外,最吸引人的物理特征就是其玉质美和沁色美。
齐家文化玉器中,有一些玉器(主要指马衔山料生产的玉器)因为其特殊的玉质,在其独特的埋藏环境、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了绝美的沁色。
由于内外因的作用,导致玉器内部离子的运动变化,以及外部的金属离子、有机物、微生物等浸染、侵蚀进入玉器内部导致玉器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分布的变化(一种是外部离子侵入玉器内部,一种是由于外部离子侵入导致内部离子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玉器产生不同的沁色。
常见的白色(鸡骨白、粉笔白等)、黄色(牙黄色、中黄色等)、褐色、红色、黑色、棕色等,沁色自然柔美,沁入机里、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分布合理。沁色是古玉,特别是高古玉最美、最值得玩赏的地方(多种沁色过度)。与后世(主要指“三代”)古玉相比,齐家文化期的古玉因为玉质较好、保存环境干燥、埋藏环境简单,沁色也相对简单,没有“三代”玉那么繁杂多样,但相比更加沉稳简洁、厚重朴实、自然大方,更具观赏价值。
齐家文化玉器中有许多玉器沁色漂亮,这主要得益于:
一是齐家地域出产的本地马衔山玉料。我推测这种玉料中蕴含的金属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运动变化。
二是得益于西北的地理环境。这在上面已经提到,特别是碱性环境,有利于沁色的形成。
齐家文化玉器的种类极为丰富。
杨伯达先生曾经把齐家文化玉器的功能,概括为“甘肃齐家文化玉器功能盖有仪卫(瑞)、佩饰、祭祀(器)以及生产等四大功能”,且“生产……不占有重要地位”。齐家文化玉器主要包括礼器、祭器、兵器、工具、装饰品等几大类,其作用和功能主要有:礼器(包括祭祀天地神灵和仪仗、权力象征等)、武器、祭祀(祖先)、殓葬、财富、生产、佩饰、把玩等一系列功用。但这其中有些功能又是相互相通的,如礼器,有时作为仪仗用,有时作为祭祀用,同时又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同一件玉器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可能存在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其品种主要有:玉璧、玉璜、玉琮、玉璋、玉圭、玉刀、玉戈、玉钺、玉戚、玉斧、玉锛、玉凿、玉铲、玉握、玉梳子、玉管、玉镯、玉坠、玉珠串饰、玉臂饰等。其中,玉壁还可以分为玉壁(肉大于好)、玉环(好大于肉)、玉瑗(肉好相当),璜可以分为单璜、两合壁、三合壁、多合壁等,刀可以分为单孔刀、两孔刀、多孔刀等。不同种类都可以再细分品种,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器型。很多遗址和古迹有一类玉是老残改件。玉在古时候非常受尊崇,古人非常爱惜。
在遗留的齐家玉器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不少玉器,有明显的火烧痕迹,还有不少有人为致残的痕迹,这也是古玉中常见的现象。
还有一类玉器,我把它称之为异型器,就是不同于平常种类的器物,包括材质上的不同和形制上的不同。有的异型器很难再找到类似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孤品。异型器因为数量稀少,“物以稀为贵”,所以更为珍贵。
说齐家文化玉器数量比较大,主要有以下四点理由:
一是齐家文化地域有天然的玉材优势,所在地域内存在许多玉矿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受制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和交通运输状况,材料一般都是就近取材或就地取材。
二是齐家文化地域当时居民特别热爱玉,对玉有一种原始宗教般的崇拜和热爱。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祭祀、起居、生产、佩饰等都有用玉的习惯,现代考古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在喇家遗址的原始居民的房屋中发现了不少在特殊位置供奉的玉器;在祭祀遗址发现了系列的、较普通玉器器型更大的祭祀礼器用玉;在墓葬中发现了随葬的玉器、佩饰等,没有玉器随葬条件的也要找些石质类的替代品来陪葬等。
三是齐家文化经历时间较长。据张忠培先生的研究,齐家文化约在公元前3千年后半叶至公元前2千年之间。现代考古证明,齐家文化经历五六百年以上的历史,几百年来西北齐家地域可能存在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群落、部落或小方国等,生存过许许多多的齐家先民,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齐家文化遗存或遗址。齐家文化时期用玉的时间跨度长、用玉的空间范围广、用玉的群体和个体多,留下了大量的玉器遗存。
本小章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