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8章 边镛,大明见闻录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概不许刊登,刊登者轻者流放,重者斩首。
    所以就衍生了轻颜色报纸,花边报纸。
    纤夫闲着的时候,就爱听花边报纸,等下了工,就去听戏。
    戏剧市场十分混乱。
    有走南闯北说书的、有撂摊说相声的、有南来北往戏班子,在露天唱戏的、还有本地的戏园子。
    各种唱腔、小调、荤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有精华有糟粕。
    已经有文人开始呼吁,规范唱腔、小调。
    边镛招来一个纤夫问话。
    那纤夫可不畏惧达官显贵,这一年,他看到很多官老爷被押上了船支,押解去北方戍边去了。
    “公子,您问完了话,这桌酒菜能赏给小的吗?”纤夫打个哈哈。
    边镛没想到,这纤夫胆子这么大,也不计较:“成。”
    “谢公子。”
    纤夫看着桌上的酒肉流口水:“公子您问。”
    “您这一天能赚多少钱呀?”
    边镛一问,纤夫顿时变了脸,一副怕边镛抢活计似的。
    扈从看不下去了:“我家公子是圣上派来的天使,去安南传旨的,不会跟你抢活儿的。”
    纤夫松了口气:“不瞒公子,我们这些纤夫没啥本事,就一把子力气,以前一年到头,养家糊口都难。”
    “今年圣上皇恩,商旅发达,我们这些小民也有口饭吃。”
    “不瞒公子,我们纤夫不是跑单帮的,上面是谁我也不清楚,反正十天一结账,两个月能赚一两银子。”
    “再加上我家的土地,院子里的自家桑树,我娘和媳妇纺布,赚得肯定比去年多。”
    纤夫脸上露出笑容。
    边镛不嫌他说得啰嗦,反而问:“两个月才赚一两银子?”
    “公子,小人们的生活自然不敢和您比的。”纤夫看着桌上的饭菜,吞了口口水。
    就这桌饭菜,花了边镛一两二钱银子。
    纤夫一辈子也舍不得吃这么一顿。
    “一两银子已经很多了,我和媳妇商量着再要个娃。”纤夫眼睛不停往菜上看。
    一个月半两银子,在此时的大明已经算高收入群体了。
    五两银子,够一家五口一年吃穿用度。
    “你说了去年不好,前年怎么样?”
    一提前年。
    纤夫叹了口气:“前年我家饿死了两个娃……若前年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能赚这么多银子,打死我都不会信的。”
    前年是景泰七年。
    那时候湖广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才一年过去,流民尚在安置,叛乱逐渐平息,但湖北已经出现欣欣向荣之景。
    “若我家两个娃能熬过去多好呀。”
    纤夫抽噎道:“只是不知道,好日子能过多久。”
    边镛觉得眼睛发酸,他有三个儿女,有三个夭折的,他知道儿女去世是什么滋味。
    他给纤夫倒了杯酒:“来,共饮此杯。”
    纤夫抹了把眼泪,将酒一饮而尽。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边镛斩钉截铁。
    纤夫讶然,放下酒盅,问旁边的扈从:“圣上是谁我知道,天使是啥意思?”
    “不许胡说!”
    扈从虎着脸给他解释天使的意思。
    纤夫竟跪拜在地上:“您能见到皇帝爷爷?”
    边镛要扶他起来。
    “求您告诉皇帝爷爷,不要收回我们的好日子!”纤夫不停磕头。
    “本官会转告陛下的。”
    边镛让他起来,问他为何这样说?
    “若非圣上撤了钞关,商贸怎么会繁荣呢?”纤夫也不是一门心思做活的,他们也有思想,也有盼望。
    “陛下撤了钞关,只是今年、明年不征商旅税而已。”
    边镛想告诉他,湖北繁荣,和北方大肆建造城池有关系,等北方建造停下来,自然就不再繁荣了。
    “只要皇帝爷爷不封河,小人们就有口饭吃。”
    纤夫笑道:“就算这条河繁荣两年,小人也能赚够了钱,就能生两个娃。”
    “等过两年,我儿子就能和我一起当纤夫了,我们就能赚两分钱。”
    “我爹就不用在地里挨累了,我娘也不用纺布了,爹娘安享晚年了,我也尽尽孝心。”
    “再过几年,老二也能帮着家里了,攒两年,先给老大娶媳妇,余下的钱给老三当嫁妆。”
    “这日子就一天天的好哩。”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