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大旱之后大雨,泡烂的京师!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朱祁钰长叹口气:“年初的时候,朕满打满算,想让边境军户,穿上棉衣,抢着种下棉花。”

    “又给百姓树苗,希望增加百姓收入,保护水土。”

    “如今看来,全都打水漂了。”

    “树苗就算没旱死,也被大雨浇死了。”

    “棉花更别想了,地里的秧苗肯定被这大雨冲垮了。”

    “重中之重是粮食啊!”

    “等这大雨过去,还能种什么?能补救一波?”

    朱祁钰没工夫抱怨。

    抱怨有什么用?

    已经发生了,抱怨两句就能改变过去了?

    不如想办法,如何弥补。

    “回陛下,只能补种一茬豆子。”

    胡濙低声道:“但前提雨得停啊,这雨要是下个几天,就算临时插一波豆秧,也会被大雨冲垮的。”

    朱祁钰颔首:“种怕是不行了。”

    “这场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

    “停了,会不会还下呢?”

    “干脆出去买。”

    叶盛却有不同的意见:“陛下,买粮食,撑得了一时,撑不住一年啊。”

    “何况,田亩撂荒也不行,土地是需要养护的。”

    “不如等雨停了,中枢派人下去,看看能种什么,就补种一批。”

    “中枢免了今年的粮赋。”

    “过了秋,受灾严重的地方,就酌情赈济,不能家家发粮食。”

    叶盛的意思是,保障中枢粮食为主,酌情赈济,放弃一些该放弃的。

    朱祁钰微微颔首:“叶卿之言有理。”

    “安南是产粮大国吧?”

    “不如大明与安南修好,哪怕退让些土地,也从安南购买些粮食,走水运入京。”

    “度过今年灾年就行。”

    可朱祁钰刚说完,朝臣一愣一愣的。

    “陛下,安南是产粮大国?”胡濙满脸讶异。

    “难道不是吗?”朱祁钰记得,东南亚都是产粮区啊。

    “老臣只知道占城稻,颇为高产,但没听说过安南是产粮大国呀。”

    胡濙都被弄懵了:“请陛下允准老臣,回去查一查永乐朝归档,若是安南是产粮大国,宣德朝为何会放弃呢?”

    其实,这个年代红河平原还未开发的。

    但还是比其他地区富裕一些的,确实产粮,但完全不是后世那般产粮数额恐怖的地区。

    “安南就是产粮大国。”朱祁钰非常确定。

    见皇帝信誓旦旦的,胡濙竟有几分心动:“若安南真是产粮大国,老臣支持陛下收回安南!”

    朱祁钰眼睛一亮。

    “但据老臣所知,安南极为穷困,若非曾是汉土,太宗皇帝也不想收归。”

    “宣德朝,朝堂每年都要往安南砸海量的银子。”

    “而且安南百姓尚不归附,经常造反,行政压力巨大。”

    “所以朝堂才渐渐后退。”

    “若安南真是产粮大国,大明便举全国之力拿下来,又有何难?”

    “到时候,老臣亲自去治理安南,看谁敢造反!”

    胡濙意气风发。

    大明有个底气。

    大明放弃安南,主要原因是行政成本高,没有甜头。

    若安南产粮,大明吞并一个安南,岂不手到擒来?

    “老太傅霸气!”

    朱祁钰站起来:“朕非常肯定,安南就是产粮大国,安南一地之粮,能支撑半个大明!”

    什么?

    朝臣面面相觑,都搜肠刮肚的回想,关于安南的记录。

    安南真是天选之地?

    那宣德朝为何要放弃?

    朝臣都被皇帝忽悠懵了。

    “老太傅,安南真是陛下说的宝地?”张凤小声问。

    胡濙也忘了:“下了朝就去查归档。”

    张凤小声嘀咕道:“若安南是产粮大国,宣德朝怎么会放弃呢?”

    是啊。

    朝堂就算争权夺利,那也不都是傻子呀。

    为何边地不断被放弃,两京十三省不肯丢掉呢,因为利益驱使呀,两京十三省被汉人耕耘两千年,土地成熟,非常富庶,边地都是穷困地带,吞下去没油水。

    归根结底,要有利益。

    “丢了不可怕,只要有利可图,再打回来有什么难的!”胡濙意气风发。

    张凤点头同意。

    “陛下!”

    王越一瘸一拐出班,跪在地上:“据臣记得的,安南极为穷困,虽然水稻能一年两熟,但雨季一来,雨水冲刷之下,土地肥力被雨水冲刷走,导致土地极为贫瘠。”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