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孙承宗?
萧云听到这个名字也是一惊,果真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可即便是他,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北上?
要知道这点人还不够鞑子塞牙缝的。
摆明了是去送死啊。
当然,他不是怀疑孙承宗没有这样赴死的决心,而是这样做真的没有意义。
况且还是带着这三千人一起死。
不过很快,萧云就意识到了关键所在。
于是眯起眼,盯着孙承宗问道:“你莫不是想要去见祖大寿?”
一句话直中要害,孙承宗一个机灵,这下轮到他吃惊了。
然而毕竟是混迹官场数十载片叶不沾身的智者,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抬手捋了捋胡须,叹道:“看来是老夫走眼了,尊下想必就是墨家的主事之人吧,真不愧为一代雄主!”
短短的两句话,两次回答,虽然两人都是答非所问,但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隐含在其中。
眼前的孙承宗北上勤王是真,但也并非完全是飞蛾扑火。
他是想和当初乙巳之变那样再劝一次祖大寿。
只是萧云昨天恰好了解到京城的战事,能够判断出眼前这已经远离朝堂多年的老人并不知道最新的战况。
于是他再次开口道:“祖大寿的兵马三天前就开始攻城,回不了头的。即便回头,也没有多少战力。都回去吧!京城之战不是你们能掺合的。”
孙承宗眉头紧皱,并没有怀疑萧云的话,和鞑子斗了半辈子,也知道一旦开始攻城了,祖大寿大概就没有太多机会保存实力。
本来他觉得凭着自己的能力想要说服祖大寿拨乱反正很有把握,现在只能半途而废。
可如今要退回去,让他如何能甘心!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眼前的墨家军的时候,暗道自己有些老糊涂了,自己何必舍近求远?
眼前不就是现成的帮手吗?
只是不知道墨家到底存了怎样的心思。
按照常理来说,墨家应该在天津一代才对。
现在却出现在这里,一时间也拿不准这墨家到底有没有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想到这里,孙承宗也不遮掩,直接说道:“事到如今,岂能半途而废,今日能有幸遇到尊下,或有天意,老朽就厚颜恳请墨家发兵救一救京城里的百姓。”
说着便朝萧云躬身施了一礼。
在涉及百姓安危的事情上,萧云向来是竭尽所能。
可实在是抽不出人手,所以只能无奈的说道:“非是萧某推辞,实不相瞒当日得知鞑子入关之后,我就安排了两路人马,可是因被山东的那位钱督师算计,致使霸州这一路至今被牵制在济南府,要想救援京城至少要十天。”
本来萧云还想讥讽一下东林党,只是话到嘴边,觉得还是算了。
无论前世今生的孙承宗都算的是忠君体国的贤士。
不过即便如此,当孙承宗听到事情是因钱士升而起的时候,也是忍不住咳嗽起来。
脸色有些涨红,旁边的一个中年人赶紧扶助安抚。
而孙承宗却用力将对方推到一边,呵道:“放心,死不了!”
其实他之所以决定亲自带人北上,也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钱士升。
身为东林党的一员,虽谈不上国之柱石,但也绝不会甘心背这样的骂名。
所以此番北上也是以此明志,他孙家上下纵然粉身碎骨,也绝不为异族驱使!
在短暂的平复情绪之后,孙承宗还有些不甘心,再次恳求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若有任何差遣,我孙家及高阳百姓无不遵从!”
办法肯定是有,但可能倒霉的就是城外的百姓了。
萧云肯定不会这样做。
看着眼前数千乡勇,内心颇为遗憾,若是这些人都是太平军该多好。
两个团的兵力再加上特战队,那他也敢试上一试。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
紧接着,他便陷入沉思,俄而又猛的抬起头,开始在乡勇的队伍里逡巡。
然后目光落在队伍的最后面。
这时,萧云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意,十分平静的问道:“你们队伍后面的粮草有多少?”
孙承宗虽然不明白对方为何有此一问,但还是立即说道:“此去京城的路上没有补给,所以在出高阳的时候,老夫让他们备了十五日的口粮,而今应该还能剩下十二天的!”
三千人十二天!足够了!
萧云笑了。
看来是崇祯小皇帝命不该绝啊。
当即说道:“你们将粮草悉数留下,五天内我墨家人马将会兵临城下,就看他们能不能撑的过这五天了!”
听到萧云的回答,孙承宗当即重新振作了起来。
他没想到对方真的有办法,常年带兵的他很清楚从十天缩减到五天有多不容易。
毕竟自己身后这些人从这里赶到京城也得五天左右。
而当他听到墨家家主的要求的时候,也就意识到这件事的关键在于补给。
可是就自己这点补给能够吗?
一万大军只够吃三天。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