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九章 墨家出兵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倒是没有报废。”墨华有些纠结,“不过你这个螺旋桨短时间肯定用不上。”

    “没关系,慢慢来,积累经验。”萧云不在意这些细节,“比螺旋桨更重要的是船型改造,将战船最大限度的改装成运输船,此战过后,这一片海域应该也就剩下我们了。辽东有着大片的黑土地,那里可不比湖广差。”

    辽东与登州海上的最短距离也就五六十海里。

    只要没有了鞑子和大明的海船拦截,这条海路就有了最大的价值。

    墨华丝毫不怀疑此战的结果,可还是不解道:“老头子以前就听说海上行船是靠天吃饭,若是因风浪沉船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登州到辽东这条补给线,很早就有了。当初在清查登州府相关记录的时候,就查到了许多海难记录。

    不过,萧云早就考虑过了,便笑着解释道:“之前的海路不稳,一方面是因为有人从中牟利,另一方面,在鞑子夺了辽东之后,这海上补给线根本不是登州到旅顺口的一两百里,而是登州到旅顺口再到皮岛的一千多里。”

    这样一说,墨华就明白了。

    这样的距离差异所造成的风险差别是很大的。

    毕竟若是顺风航行,一二百里也就不到一天,而一千多里的变数就大了,不管是风向和天气变换都是致命的,二十天都不一定能到。

    而且常在海上的人完全可以凭借经验判断出一天左右的气候变化。

    如此一来风险其实就很小了,即便有什么意外,不管是等待救援,还是返航都是可以减少损失。

    萧云没有在水城待多久,也就刚刚半个小时,该了解的也了解了。

    剩下的事情急也急不来,不可能指望作战部队两三天内就出海。

    渡海入辽这件事本来就是临时计划,他不可能提前预知到鞑子入关,之前几乎是毫无准备,否则他也不会连夜跑这一趟。

    若是换成大明那种做事效率,单单出海前的准备恐怕都需要一两个月。

    与水城这边的情况不一样。

    由于太平军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依赖作战部队进行扩张,所以在前线一直都是备战状态。

    后方的物资粮食留足百姓所需之后,就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

    若是没有突发状况,太平军的作战计划是根据物资储备情况制定的,量入为出!

    这样就不会出现所谓的穷兵黩武。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平军现在也属于高税收,但不会有人不满意。

    老百姓看着辛苦劳作收获的粮食,被一车一车的运走,眼中不但没有不舍,还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不是他们傻,也不是税收高低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这些粮食会物尽其用,而不需要担心被人贪墨。

    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更容易建立。

    粮食的本质就是用来果腹的,而不是为了赚钱。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温饱才是最宝贵的,他们即便是赚钱也是为了吃饱饭。

    在太平军这里,吃饱饭本就是基本保障,大家还图什么?

    况且生活区中也不只是吃饱饭,从刚开始的一点荤腥都没有,到现在偶尔也能吃上肉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粮食多了自己也吃不了,交上去有什么关系?

    别说他们不认为太平军的官会以权谋私,就算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也没用。

    因为总管把规矩卡的死死的,没有流通货币,粮食换不了钱,也换不了别的东西。

    粮食在自己这里只能吃,在官员那里也不会有第二个用处,大家都一个样。

    而且只要踏实干活,吃的就比大部分官员好,还求个啥?

    至于当官的有怨言?那就回来种地。

    太平军里的官也不难,反正自家娃子快长大了,也都读书识字,当官的活一样能干。

    啥也不图,主打的就一个知恩图报。

    不需要所有的人都这样想,太平军的架子也不会散。

    这就是不着急进入工业化的必要性之一,没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就不会很高。

    让社会结构变化随着绝大部分百姓的素质一起提高,素质越高,越不容易被糊弄,就可以避免许多问题。

    九月二十五日早上,萧云从登州水城回到莱州。

    太平军的作战指令一旦下达,各作战单位就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现在离得近的已经开始沿着各自的作战线路前进。

    因此他也没时间休息,立即带着警卫连朝着东线的博兴县出发。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也无法躲过大明斥候的侦察。

    自从鞑子入关之后,山东督师钱士升就加强了巡查,也不只是济南府城附近,整个济南府管辖区域内都有斥候分布。

    这就意味着太平军的东西两线都在极短时间内被察觉。

    入夜之后,身在吴桥的钱士升接到墨家出兵的消息。

    为何在吴桥而不是济南府,自然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他很清楚不仅是济南府、连山东迟早都会被墨家占下,因为此战最后的战场绝不会是山东,山东的这些兵马就只是为了拖住墨家而已。

    若现在还留在济南府,那就只能等死。

    所以钱士升下达了一个让朱大典死守济南府的军令之后,就来到了吴桥。

    吴桥可是个好地方,一旦战局变化,就可以直接顺着运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