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相比于西医对科学的依赖,中医则更重经验以及归纳总结。
在科学探索有局限的情况下,中医的治病方式反而在逻辑上更有优势。
因为一个事物内在物质的运行规律可能会受科技水平的局限而导致认知偏差,但是它的外在表现却是其内在物质整体运行是否正常的更完整体现。
比如中医不知道人的消化系统具体是怎么运行的,但是人积食或者相关疾病,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辩证出来。
当然,这种知道结果推测原因的反向推论方法,或许并不是最科学。
但在没有科学的年代,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更何况,数千年的中医已经把事物的表象研究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程度。
身体外在表象如掌纹、舌苔、瞳孔、面相、口气等等。
内在表现如经脉、穴位。
尤其是经脉和穴位这样类似于非物质的存在,以后世的科学水平都不能做出准确的解释。
所以以单纯治病水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学还是出于劣势。
不过这不代表西学对人类的贡献低,恰恰相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医都比不了。
这是因为西学的科学研究具有普及性、规范性。西医水平的提高,往往改变的是整体的医疗水平。
一个青霉素的诞生就挽救了多少生命!
而对于中医来说,尽管已经到了相当高的层次,但是它提高的只是个体。
论中医水平,后来人能达到孙思邈或者李时珍那样的水平已经算的上顶级了,但又有多少人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所以古往今来,也只有在大型瘟疫的情况下,中医才能让普通人切身感受到博大精深。
这一切萧云看得很清楚,也很透彻。
既然中医的医学水平没问题,就只需要把影响其水平发挥作用的阻力找出并解决掉。
那在这个科学处于萌芽状态的时代,百姓的医疗就有了基本保障。
从根本上来说,中医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法并不比西医的普及性差多少。
西医的普及更多的是产品生产的规模化,而不是它本身的理论。
这就意味着百姓即便明白相关理论,他也治不了病,因为药品药剂不是某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做出来的。
而中医则不同,对于基础疾病的防治并不难,只需要发个小册子就可以了。
百姓只要认字便可,药材和药引几乎随处可见,很多时候自己就可以解决。
即便有些药材难找,但也有办法解决。
太平军的实验室就有草药培植科室。
虽说后世都在谈论野生和种植的差异,但实际上对于普通草药来说,那点差异性并不会对治疗效果有多少影响。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其实中医的贡献不应该比西医低。
这一切的逻辑关系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儒家士大夫对于知识的垄断和对医疗的漠视,让大多数的百姓根本没有机会了解中医。
口口声声说着“民贵君轻”的漂亮话,实际上一点人文关怀都没有。
也就是事关士大夫们切身利益的时候,才会表现出令人恶心的慈悲。
能在百姓中流传下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土方。在各种各样的土方之中有真正的中医药理,也有愚昧状态的迷信。
来到这个时代后,萧云已经意识到很多在后世被认为不可能或者需要科技文明才能实现的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战争不一定需要死那么多人;
孩子的死亡率并不一定就会很高;
地里的粮食即便产量低,也不应该饿死人;
绝大部分的问题,只不过是士大夫组成的这个旧系统,耗费太高,动力太低的原因而已。
上了年纪的墨华最能感受到这一切的变化。
现在听到萧云的埋怨,知道对方误会了,当即笑道:“和小吴没关系,年纪大,这觉就浅了,再有一个时辰,就算没什么事也睡不着。”
“这么早?”萧云很意外,他虽然知道有年纪越大,睡眠时间越少的说法,也没有想到三四点钟就睡不着了。
“行了,别总绷着那根弦!老头子就没见过比你还面面俱到的人,放心!出不了岔子!”墨华乐呵呵的拽着萧云往里走。“这三更半夜定然是有要紧的事,知道你忙,不耽误时间,边走边说吧!”
感受到胳膊上的力道不弱,萧云的眉头舒展了开来,答道:“我要用船,至少要运四千人和半年的物资去辽东,这次连夜过来就是确认下匠务部这边有没有问题?”
已经习惯太平军的管理模式,墨华也不会好奇为什么突然要运这么多东西去辽东。只会考虑自己匠务部这边能不能达到要求。
“一次?”墨华皱眉。
“嗯,最好一次!”萧云点头。
次数多了就有被人发现的风险,毕竟现在太平军的船还没装备火炮。
“够呛,现在就剩八艘福船能用了。”墨华的脚步一顿。
不过很快就再次迈开脚步,继续道:“不过到辽东倒是不远,加上些小一点的船就没问题了,毕竟现在船上没有火炮,可以多装些人。”
得到了匠务部部长的肯定回答,萧云此行的目的就打成了。
虽说为了一个回答跑这么远也是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弊端,但也不会影响太大。
不过刚才听对方说,只剩八艘福船,萧云好奇道:“另外两艘都报废了?”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