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最让朱万年没想到的是,萧总管在最缺教师的时候,宁可从书政部和军队里抽调人手,都没有让儒家的读书人掺和进来。
这样的行为,不管是为了证明没有儒家照样可以治国,还是担心儒家误人子弟,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
如今太平军的强大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已经说明了一切。
见识到了更好的,他也不可能自欺欺人。
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此时,傅鼎臣在听到朱万年的话之后,也是目光炯炯。
他知道身为儒士的朱万年能放下过往,对太平军来说也有非常大意义。
之前,傅鼎臣和沈廷扬一起研究新华夏商业模式的时候,并没有被安排到具体的部门。
而这种研究不是闭门造车,也没必要天天凑在一起。
所以两个人主动要求做一点实事。
于是沈廷扬就被萧云安排到统计部,因为那里有大量数据,有助于研究。
而傅鼎臣这个人几乎是个全才,学习能力也是极强,特别是在医学上也颇有心得。
医学的教育工作不是书政部或者军队的人所能替代的。
因此他才被安排到了学校里。
其实,如果没有朱万年主动揽过去,他也会提出自己试讲。
当然,从客观上来说,朱万年是最好的人选,因为他是朱熹的后人。
……
七月初四,
一大早,王苏木就来到教室,看见徐尔路已经在座位上坐着了,就径直走了过去。
自从爷爷搬过来之后,因为要与妹妹一起照顾爷爷,他也就不住宿舍了。
现在住的地方距离上课的地方远了一点,所以来的比徐尔路稍晚一些。
此时,徐尔路正低头看书,因为他作为半路插班进来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赶上他人的进度。
感觉到有人靠近,他抬起头,看到是王苏木走了过来。
便打起招呼道:“来得挺早。”
王苏木先是点点头,坐下后又看向门口,看到陆续进来几个同窗,叹道:“今天有新课程,看来积极的不止你我两个人。”
徐尔路的心里的确也有些期待。
现在还不知道这“国学”指的是什么,但应该是与墨家有关的学问吧。
毕竟这里是在墨家人的带领下才建立起来的。
在这儿,能有资格被称为国学的,也只有墨学了。
可这又和之前自己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这段时间里,他一直以为那些就是墨学,现在看来自己对墨家还不够了解。
想到这儿,他不由得再次小声问道:“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这门课?”
“没有!”王苏木摇了摇头,眼睛却继续盯着门口,脸上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过了一会儿,教室已经坐满了人。
接着就有一位年长的老者走了进来,虽然霜染白发,但精神矍铄。
嘶……怎么会是他!
徐尔路一脸震惊!
在其他学生眼里,老师就是老师,不掺杂别的什么东西。
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位老者到底是什么身份。
那可是朱子嫡传啊。
怎么会让一个大儒来讲国学?到底是什么情况?
难道这所谓的国学指的就是儒学?
难道墨家灭儒是个幌子?还是说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华夏终究是离不开儒学?
千百年来,儒家虽为正统,但还没有这样的称呼。这显然是要再次抬高儒学的地位。
尽管现在他也清楚儒家治国比不上墨家,但说到底他的根还是儒学。
而且他认为儒学博大精深,若真的被认为一无是处,未免也有失偏颇。
思及此处,徐尔路的心里火热了起来,更加期待这门课。
朱万年经过一天的准备,再次走到了讲台上。
他知道今天的课将改写历史,也重塑历史。
作为一个朱子嫡脉,他今天却要亲自把千年儒学撤下神坛,内心是复杂的。
作为一个从知县一点一点做到知府位置上的人,他深知民间疾苦。
痛苦过,茫然过,为此殚精竭虑,但终不得法。
自从之前看到萧总管的书册之后,他就知道自己无法反驳,也无法拒绝。
做学问,自然要“求真求实”,既然是真的错了,那就要认!
当然,事情真到眼前了,他还是有略微的紧张。
看着眼前这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朱万年有一刹那的失神。
然而,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书册上的第一句话:“儒家教化万民,到如今几人为善?几人是恶?寥寥君子数人而已,也配为万世师表?”
是啊,有文天祥誓死如归又如何,有精忠报国的岳武穆又怎样?即便没有儒家,天下就不能出几个好人了?
回顾历史,真的是君子寥寥啊!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