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仅凭声音,墨轩就知道说话之人是刚调到教育部不到半年的朱万年。
这个朱万年曾经是大明朝的莱州知府,归降后就被安排到统计部,跟随孙元化一起参与统计工作。
统计部可以说是萧云专门为这些愿意融入太平军的儒门子弟准备的。
当然,统计部本身是一个庞大的部门,里面儒家子弟的人数占比不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哪怕对方是儒家子弟。
所谓反儒灭儒,萧云也是对事不对人。
统计部这个部门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并没有管理职能,只提供各种数据统计归纳。
这样的统计本身就带有监察性质,所以在这个部门里工作,能最为直观的感受到太平军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这里,对内,他们能很清楚的知道土地应该有多少产量才是正常的,每个生活区的粮库里有多少存粮。
对外,他们也能知道,每次征战太平军有多少战损。
这一切的数据都是他们亲自一点一点的统计出来的,不会有任何的虚假。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才能真正意识到大明和儒家到底错在哪里!
这比任何的语言都有说服力。
任凭儒家子弟如何的聪慧,他们也找不出任何借口辩驳。
当初,只一个人均寿命的统计,就彻底击碎了孙元化所有的执念和骄傲。
像吴世扬和朱万年这样做过知县知府的人,就更能明白大明与太平军治下百姓的生活差距了。
时至今日,朱万年当年想要混入太平军当“间谍”的心思,也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现在他能进入教育部工作,也是萧云的意思。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统计部的工作量很大,经常需要四处奔波,既耗神又费力。年纪最长的朱万年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繁重的工作。
另一方面,教育部本来也是这些人的一个去处,但教育工作是不能大意的,所以才先让朱万年进教育部,算是一个尝试。
作为教育部部长,墨轩自然明白萧云的用意,也从未对朱万年有什么偏见。
只要不谈治国平天下,对方的学问是没有半点的虚假。
可是现在主动要求试讲国学,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也不只是他,其他人几乎都是一样的想法。
对于这门课程,自从前几天墨轩从莱州开完会回来之后,大家都在讨论。
这里面讲得是什么,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心知肚明,包括朱万年。
这几乎彻底颠覆千百年来人们对诸子百家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儒家体系的致命打击。
正因为如此,才让朱万年的话显得很突兀。
此时的朱万年当然知道大家的想法,不过他丝毫不在意,目光看向墨轩,等着对方的答复。
“这恐怕有些不妥吧!”墨轩皱眉,“我们大家如今在一起工作,不应该将以前的身份掺杂进来,我虽出自墨家,我们对外也自称墨家,但事实上你应该清楚从太平军诞生的那天起,便不再有墨家了。”
不再有墨家?
这话若是在今天之前,朱万年是不信的。
因为之前将课程的名字定义为墨学的时候,就有明显的倾向性。
当然他也很清楚,这并不代表大家心口不一,而更可能是源自于对萧总管这个领导者的崇拜。
这是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不能把这种行为称为溜须拍马。
毕竟这门课的核心理论的确源自于萧云,别说是称为墨学,就算是萧学也不能说是错。
但从根本上说,这样的行为也只能说是合乎情理,却不是最佳选择。
只不过当时的朱万年没有提出异议,选择了沉默。
这并非是因为他有别的心思,而是在他看来,尽管太平军有着比大明比儒家更好的治理能力,但有些事情是很难免俗的。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萧总管那边竟然直接将名字换了。
这或许在别人看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
但对于朱万年这样通透的人来说,内心是无比震撼的。
因为他很清楚一个人能分清楚大是大非并不是难事,但能事事入微却是极为难得。
这也是为什么他这次没有选择继续沉默的原因。
现在听到墨轩的话之后,他当即摇头笑道:“部长,有没有想过,有些事情是改变不了的,用总管的话说,就是主观认知上我们自然是平等,但有些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就这门课而言,由我这个朱子理学直系后人宣讲,是最为合适的。若因为我的身份避讳而失去一个最佳的选择,也违背了唯一论。”
“这!”墨轩愕然,没想到朱万年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这时,他也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然后肃然的点了点头,道:“朱老师言之有理。”
然后看向其他人,继续说道:“我同意这门课由朱老师试讲,大家有什么看法。”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人出言提醒道:
“朱老师,你可要考虑清楚了,这件事对你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萧总管的唯一论,并不是单纯的利弊权衡,它不会绑架个人权益。一旦公私不分,最优解便不再是最优解了。”
这番话说的更是振聋发聩,墨轩没想到自己这个部门里有这么多人才。
朱万年的眼睛此时也变得明亮,同样没想到眼前这个叫傅鼎臣的年轻人能有如此见解,真是后生可畏啊。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