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五章 谁能说的清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365章 谁能说的清?

    在京城闹腾的时候,

    松江府上海县,

    徐府之中,

    徐光启脸上的皱纹又多了几条,近日来一直唉声叹气。

    一旁在其身边伺候的徐骥一脸担忧的问道:“父亲,您这是怎么了?遇到什么难事了?”

    听到儿子的问话,徐光启回过神来,不答反问:“你听说过郑芝龙吗?”

    “郑芝龙?”徐骥先是一愣,不明白父亲为何突然提起这个人,不过很快反应过来,点头道:“自然是知道的,此人本是海盗,多年前被朝廷招安,现在已经是总兵了。”

    “海盗?”徐光启摇头苦笑:“此人早已入西教,教名尼古拉,精通多种西夷话,你说他会只是海盗那么简单吗?”

    这话让徐骥感到十分震惊:“他也入教了?可儿子听说此人妻妾成群!这种人怎可入得教门?”

    看到儿子这幅模样,徐光启谓然一叹道:“这一切都是假的啊,还是萧先生说的对!这就是一个局!这段时间,为父就做了一件事,就是查!从大明开始有西夷人记录的时候查起。”

    “那父亲您可是查到什么了?”徐骥急忙问道。

    他对自己父亲这段时间的变化,非常不适应,本来全家都十分虔诚的信奉西教数十年了,当初连年迈的祖父也被父亲劝说入教,而今却全然否定了。

    见儿子对此好奇,徐光启突然之间也有了变化,不见之前的颓废,连目光也变得锐利,沉声道:“正德年间,市舶司发现前来朝贡的属国越来越少,而后就有葡人冒充大明属国前来朝贡!”

    说起朝贡,徐骥是有一点了解的,按照天朝上国的礼仪来说,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因为番邦进贡的东西往往远没有大明回赠的多。

    这样看似赔本的买卖却一直延续着,似乎有些愚蠢。

    但事实上一点也不,或者说愚蠢的只有大明皇帝,因为朝贡真正获益的是随着朝贡使节而来的大批商队,商队的交易才是整个朝贡贸易的核心。

    番商们获得了大明的货物,大明官商勾结也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只有大明国库在不断的减少。

    现在听说葡人冒充使节朝贡,徐骥立即反应过来说道:“父亲,这么说那些大明的属国是被葡人占了?”

    “不错!”徐光启点头,然后继续说道:“不仅如此,为父还查阅了广东各府的记录,葡人最开始的时候和倭寇一般无二,他们的确是先选择动单兵,甚至后来嘉靖年间的倭乱也与他们有关。”

    “什么?这怎么可能!”徐骥失声道,然后不可置信的望着自己父亲。

    “没什么不可能的!”徐光启的眼睛眯起来,“当年的事情具体如何,已经无法得知,但在时间上还是可以看出端倪。嘉靖元年,两次与葡人海战之后,宁波争贡就发生了,让大明关闭了市舶司,接着在双屿岛上出现了海盗许栋、汪直,这些人和如今的李旦、郑芝龙之流一般无二,这一切都与葡人有关。而双屿岛被灭之后,葡人退到澳门,至此他们才不言刀兵,接着西教僧众来到大明传教。”

    出于对自己父亲的敬仰,徐骥并不怀疑这些话,当即愤然道:“这么说葡人一直都是心怀叵测?他们才是大明倭寇祸乱的根源?”

    “哎!”徐光启再次叹了口气,道:“心怀叵测是真的,但要说是根源,却是高看他们了。就如今天的郑芝龙,即便入了西教,你觉得他会在意什么西教吗?”

    徐骥一愣,然后沉吟道:“他连教规都不守,那定然是不在意的。可既然不在意,他为何要入西教?”

    “当然是为利!”徐光启回答道,“因为他要在海上获利,不入教如何获得葡人的帮助。”

    “您是说,郑芝龙是葡人扶植的势力?”徐骥恍然。

    然而徐光启却摇摇头,反问道:“我们也入过西教,即便为父没有幡然醒悟,难道你就会对葡人言听计从吗?”

    这…

    徐骥随即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的确是这样的,信西教不会影响自己的抱负,也不是那些神父说什么就是什么。

    看到儿子的神情,徐光启话锋一转,问道:“你可知道为父为何会查这些?”

    “难道不是因为墨家?”徐骥感到疑惑。

    这段时间以来,家里的所有变化都是自父亲从曲阜归来之后开始的。

    然而徐光启却摇摇头,脸色变的肃然,道:“墨家家主的一番话固然可以让为父幡然醒悟。但更关键的是为父发现往日里一同拜西教的教友里有很多人,即便知道了西夷的险恶用心,也无动于衷。这其中有不少人还是为父亲自教过的弟子。”

    “父亲,您是说张溥?”说起父亲的门人弟子,徐骥立马就想到了他,因为对方刚刚被扣在了曲阜。

    徐光启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说道:“他也算是吧!不过他应该与郑芝龙那些人,不是一路。”

    不知为何,徐骥有种越听越糊涂的感觉。

    见此,徐光启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叹道:“朝中有党争,朝廷之外也有利益之争,倭寇混乱因浙闽豪商官绅争海利而起,百年前如此,现在也是一样,郑芝龙以及在他之前的李旦、颜思齐都是泉州人,难道是巧合?而今西教内部,为父也查过了,亦是结党营私之辈。大明没希望了啊!”

    或许没有人能理解徐光启这种心情,为解百姓疾苦,一心钻研农学,着成《农政全书》;为大明强军,入西教,学习西学,一心传教,亦是着书数本。

    可到最后农书推广不下去,束之高阁;自成西学派,却尽是蝇营狗苟之辈。

    真相往往比人们想象的更加残酷。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十五年降清的洪承畴与当时登莱巡抚曾化龙是亲家。

    他儿子洪士明娶的是反清儒士隆武帝大学士林欲楫的小女儿。

    施琅的母亲也是洪氏家族。施琅因父亲被国姓爷所杀,与郑氏决裂,然而其降清之后,他的两个儿子世骠、世骅全都娶的是石井郑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