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明撤军了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333章 大明撤军了?
    由于墨家的出现,崇祯皇帝早就对登州地区乃至山东的分布都了如指掌。
    所以此时方正化所说的几个地点,他都能一一对应上。
    果然是这样!若不是有人刻意安排,怎么会如此?
    崇祯皇帝感觉好像抓住了什么似的。
    有些亢奋的在寝宫里来回踱着步。
    然而很快,他又想起了之前在内阁议事的情形。
    到时候会不会有人说这是登州的阴谋?而自己又如何证明不是?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重新坐在床榻之上,颓然的说道:“朕累了,你且退下吧。”
    …………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崇祯皇帝在第二天就收到了钱士升的加急奏报。
    当他看到这位山东督师的奏报之后,脸色变得古怪起来,喃喃道:“这又是何意?”
    于是带着困惑,他再一次来到内阁,提到了登州墨家的反击,并将抄录好的山东督师钱士升的奏报分发给众人。
    然后,朱由检就这么静静的等待着,想要知道阁臣们是如何看的。
    过了好一会儿,何吾驺率先出声赞叹道:“钱阁老真是深谋远虑,我等不及也。”
    然后另一个人也附和道:“的确如此,钱阁老真是兵法大家,一下就解决了我心中的困扰。”
    温体仁皱眉看着奏报,姓钱的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于是他开始琢磨,是不是该给对方上点眼药。
    可是登州这件事非比寻常,下绊子容易,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问题。
    心中若是没有良策,贸然出手,就可能将自己陷进去。
    他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反对,而让己方的人去掺和这件烂事儿。
    温体仁心里明白,这和对付鞑子是不一样的。
    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很清楚,鞑子是攻不进来的,即便后来能入关劫掠,也只是少部分人意识到了危险。
    所以在这些前提下,是好是坏,是输是赢,就不那么重要了。
    大家考虑的还是自身的利益。想着能不能从战场上得到一些好处。
    所以真正的对手不是鞑子,而是在朝堂之上。
    而当墨家出现在登州的时候,即便大家齐心协力,想要除之而后快,依然无能为力。
    且不说一直以来,登州未曾一败。
    只看登州的位置离中原如此的近,根本没有关隘要塞相守,若是官军再输几次,登州兵可能就要兵临城下了。
    想到这里,温体仁不得不承认,钱士升的确是一个人物。
    再看向自己手中的奏报。
    在这里面,钱士升居然恬不知耻的将自己短短数十天不得寸进、连连惨败的原因归咎于登州的地盘太小了。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说法,竟然让人挑不出理来。
    钱士升在奏疏之中说,因为登州太小,他们不需要多少人去管,所以才能不出乱子。
    同样是因为登州太小,他们的兵力可以遍布登州,可以让每个镇子都有强兵镇守。
    甚至很可能,也并不是每个镇一子都有强兵,而是因为他们地盘小,相互支援的及时。
    若是像大明这么大的疆土,等援军来援,怕不得几个月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才能让鞑子吃亏。
    若是真到了首尾不能相顾的时候,恐怕就是登州的末日。
    乍看上去,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好像的确如对方所说的那样。
    而钱士升给出的解决办法也是让人匪夷所思。
    第一,和最初的做法一样,切断墨家与外界的所有往来。
    这个做法还算正常,没什么可说的。
    然而第二条就有些离谱了!
    钱士升竟然在奏疏中说道,既然是因为登州的地方太小,那就应该让他们的地盘变大。
    所以,此时登州兵进攻的几个城池,无需在意,那就任由他们将其占下。
    随着他们占下的地方越来越大,到时候,不管是粮食供给,还是治理都一定会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兵力势必不能处处把守!
    一旦再起战事,必然不能首尾相顾,分而击之即可!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因为墨家人不伤及无辜,对百姓秋毫无犯。
    若谁敢说打不过鞑子是因为对方地盘小,就会立刻成为众矢之的。
    思及此处,温体仁打定主意不再掺和了。
    所以最后崇祯皇帝采纳了山东督师钱士升的建议。
    对登州兵马进攻占诸城等地的行为不予理会。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