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九三章杨协成  香江大亨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进口的酸梅质量不高,味道不受年轻一代的欢迎,而遭到淘汰。

    七十年代初期,公司生产的碳酸化橙汁亦因人们不接受而告失败。

    但在失败面前,杨至耀并没有气馁,而是由此总结出了以后杨协成饮料产品必须严格遵守的“三大纪律”:(1)饮料的原料品质必须上乘。(2)味道必须获得消费者的接受。(3)品质必须长期不变。以此为原则,以后杨协成的产品都极为畅销。

    到现在整个杨氏家族共有成员九十余人,其中二十人在海外,在“杨协成”工作的共有十五人,包括总公司及海外分公司的主要领导人。

    每逢圣诞节、农历新年,这个大家族就会举行大聚会,尤其是每年除夕的团圆饭,更是一件大事。

    届时,九十多人聚集在公司大礼堂,把座位排成三个圆圈,表示同心,然后祷告,并由长者讲一些勉励的话。杨氏家族还保持着浓郁的中国家庭特色。

    当然这也是因为一次打击,险些失去杨协成,然后杨氏家族成员才痛定思痛,团结一心,抵御外辱,才有现在的状况。

    杨至耀育有二男一女,但他并没有坚持要孩子继承家族生意,虽然他很乐意见到其中一个孩子能加入“杨协成”。

    关于继承人问题,杨至耀表示并不担心,他是这样认为的:“公司目前的业绩很好,以后必定会有适当的人选继任,而这个人姓不姓杨都没关系。”事实亦如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非杨姓的人才逐渐出现在“杨协成”的重要岗位上,这也是杨至耀改革家族式管理旧制的新动作。

    以目前“杨协成”集团工厂、分公司遍布世界各洲、员工人数已达三千六百多人的规模,仅靠杨氏家族内的一些人来经营,确实力所难及。可见杨至耀的决策,势将更有利于“杨协成”的扩展。

    如今的杨至耀,已是大权在握,家财万贯了。但杨至耀并没有放松自己。他虽然身居高位,但经常往生产线和实验室跑动,和员工讨论各种业务问题。

    他每周工作五天,从早上八点十五分一直干到晚上七时,可谓事必躬亲。

    杨至耀也并不以自己的背景而目中无人,夸夸其谈。平时他的话语并不多,而更重视实际的行动,给人以平易厚实的印象。

    闲暇时间里,杨至耀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高尔夫球,他每周至少打两次高尔夫球,借此调节一下心情,放松因工作而紧绷的神经。

    将近一个世纪,走过了风风雨雨,杨氏家族才创下了今天令人羡慕的业绩,而杨至耀秉承父业,发扬光大,奋斗不息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另外我们这里要说一说那一次的危机了。

    “一枝筷箸容易折,拧成麻绳拉不断”。杨协成第二代齐心协力,杨协成才能执新加坡酱业、饮料业之牛耳,无人能与其争锋,逞论觊觎了。

    1987年,第二代掌门人杨天恩逝世,其三子杨至耀克绍箕裘,任杨协成董事局主席。

    杨至耀为“好好表现”,大举扩张,高科技养虾失败,一千一百七十万新元泡进海水;在北美开办的水果加工厂,业绩平平;收购美国重庆食品,家族成员认为出价太高。

    杨家的一些成员对杨至耀的能力表示质疑;还有人直言不讳声称自己比杨至耀更行;更有人酝酿要赶杨至耀下台。

    1992年,不满杨至耀的第三代家族成员杨至伟、杨至喜、杨至平,以及杨至耀的三叔杨天成,先后辞去董事职务。

    杨至耀为瓦解反对派,从另四房拉入新人进董事局。

    杨至耀为自己退守安排后路,他积极培养他的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长子——杨为添为第四代掌门人,杨为添在集团内平步青云,权势赫赫。

    杨至耀欲使杨氏大家族的杨协成,变成他这一房的私家事业,引起大家族成员的普遍愤慨,同宗叔侄兄弟形如陌人,人心向背泾渭分明。

    家族内江的导火索,是永泰公司想要收购杨协成。

    1994年,新政府宣布发展武吉知马路一带为高级住宅区,原有工厂不准保留,而杨协成的工厂恰好在这一片区域内,杨协成必须在4年内迁出。

    杨协成控股公司主席杨至耀,找到他多年挚友郑维强,商议把杨协成25.2—40%股权,转让给郑氏所控的地产公司永泰集团。

    杨氏家族知悉后议论纷纷。原来,第二代杨家五兄弟成立控股公司,股权平均分配,并形成决议,股权只能转售杨氏家族成员。经过数十年的变迁,

    每房拥有股权数不等,但决议一直未更改。

    反对派对杨至耀“吃里扒外”义愤填膺,要求公开表决,结果否定了杨至耀与永泰的交易。

    永泰于1994年 4月底,宣布放弃收购。

    “兄弟阋墙,外人劫舍。”郑维强退出,黄廷方马上趁虚而入。

    黄廷方也是新加坡靠酱业发迹的超级富豪。他从五十年代起开始制售酱油,对杨家第二代,他叫三声“师傅”亦不为过。

    黄氏在酱业、饮料业不敌杨家,但他开辟了另一条新财路,投资地产,到九十年代,已有百亿元的物业。

    黄氏近10年来以香港地产大好友的姿态出现,任香江信和置业主席。黄氏在香港拥有不少物业,并在七十层高的中环广场占有权益。

    在永泰放弃收购后一星期,黄廷方发起闪电战,透过旗下的上市公司鸟节广场酒店,在市场收购散股,斥资两千六百万新元(1.4新元兑换1美元),购入杨协成 6.6%股权。

    第三者楔入,杨协成股价飙升,黄廷方志在必得,不借高价吸纳,到 6月份,黄廷方的旗下公司已拥有14%杨协成股权,成为杨氏家族外最大私人股东。

    其时,杨家控股公司,拥有杨协成 38.9%股权,其中杨至耀这一派占18.3%,对立派占 20.6%。杨协成前资深副总裁杨为理对香港《资本家》杂志说:“血浓于水,打死不离亲兄弟。”

    杨氏家族的恩怨由来已久,本来可望在“外族入侵”下弥合,但未能这样。

    也许,一些家族成员不服杨至耀一房长期独揽大权,不再把杨协成看成“我家”的事业;也许是某些成员缺乏大度,过于看重自身的私利,不必要地干扰执行董事行使权力。据接近杨家的人士称:清官难断家务事,很难裁断孰是孰非,所有成员只有在家族纠纷中退让,才能和解一致。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