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七章 为秦开科举之先河!  大秦:从弃婴到千古一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为秦开科举之先河!

    赵彻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陛下,臣有本奏!”

    “荐官制度,积弊已久,老迈不堪,而大秦日新月异,正值壮年,青壮之国,焉用老迈腐朽之制度?

    臣有新制,陛下可否听臣一讲!”

    群臣微震,大家都清楚,今天的重头戏来了!

    事实上除了三公九卿以外,大部分朝臣连今天为何召开大朝会都不知道。

    不过始皇帝开场就是论荐官制度,大家或多或少心里也都有所猜测。

    赵彻向来在大朝会上不显山不露水,如今还是第一次主动开口。

    “讲!”

    始皇帝颔首。

    赵彻行礼开口。

    “臣有制,称科举制度!”

    “官员选拔,皆由引荐,此实不妥,上君王不知臣贤明,下或有臣结党营私!

    臣提科举,非荐官也,乃为考试录用……”

    这些都是准备好的台词,赵彻可以说是已经滚瓜烂熟了,他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大朝会上公开提出科举,成为科举的倡导者和发起者。

    可以把这看成一次演讲,因为在大朝会开始之前,一切就已经都有结果。

    尽管,科举制度触动了旧官员的核心利益,少不得一番辩论,但是一锤定音的终究还是始皇帝。

    哪怕赵彻说不过对方,颜面尽失,始皇帝也依旧会拍板科举进入议程。

    国家的制度更改不会因为一场辩论而改变结果。

    更何况,始皇帝早就受够了荐官制度。

    赵彻按照之前做好的准备,阐述了科举制度的核心和意义以及施展方式,然后横向对比了荐官制度的优缺点,同时也提出,现在的大秦已经不同于战国之时的大秦,现在的大秦是大一统的国家,地无南北左右,人无齐楚燕赵,皆为秦土秦人!

    而一视同仁的科举制度,才是如今的大秦需要的制度,而非士人争做门客,依靠人际关系来进行运作。

    “善……”

    赵彻说完,始皇帝按照原定的剧本颔首点头。

    只不过,事情当然不会这么顺利。

    自然是有人要跳出来的。

    正如王綰冯去疾之要,他们阻拦不了始皇帝拍板科举制度的开始。

    但是态度是要表明的。

    当然,也就仅此而已,这是始皇帝对他们容忍的极限,因为大朝会之上,理论上臣子是可以畅所欲言的,这是制度允许的。

    可是他们倘若再有其他动作,亦或者想要抗议,想要通过罢工来让始皇帝妥协,始皇帝也不会惯着他们。

    “陛下!臣有一言!”

    一个官员躬身开口。

    “荐官制度至今已有几百年有余……”

    经典的长篇大论,赵彻提不起来一丝兴趣,始皇帝也提不起一丝兴趣。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陛下,臣也有言!”

    又是一个官员起身开口。

    这一次,他的突破口选择在了赵彻的科举制度上。

    言明科举制度的弊端,弊端是什么?

    考试就要有选题范围,而诸子百家,自然不可能各家各派都选的上。

    而荐官制度,反倒是包容乃大。

    稍微有点意义的发言,但是意义不是很大。

    陆陆续续,又有官员开口。

    或者言辞激烈,或者态度委婉,但是总之他们的说辞还是逃不出去那一套。

    抬高荐官制度,贬低科举制度。

    同时认为荐官制度存在这么久,就算不行磕磕绊绊也是能够将就。

    可是科举制度,人心向背,风险未知,贸然行动,可能损伤国本。

    总之……

    荐官制度凑合这么久了,能凑合。

    科举制度,会引发社会剧烈动荡,如果这个制度并不适合,还会引起大秦的元气损伤。

    “诸公倒是会修修补补凑凑合合。”赵彻笑了一下。

    不过有一说一,当官的,说话是有一套的,车轱辘话一个接着一个说,引经据典,说的有理有据。

    然而,赵彻并不是来和他们辩论的。

    一个君主,需要辩论么?

    辩论的多了,自己还能分清楚对错么?

    人只要一张嘴,只要嘴还是硬的,那就不会输。

    “凑合倒是凑合,诸公又知道因这荐官制度,多少藏污纳垢?”

    语言,总是没有事实更具有说服力。

    冯去疾和王綰已经意识到赵彻要拿什么说事。

    会稽那个逃出来的士子!

    果不其然!

    赵彻从怀里掏出一份册本!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