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毕竟两只军队所穿衣甲皆是秦军黑甲,而想要穿越过山道,连克房陵、上庸、武陵三城以至汉中,还不被自己发现,在郡守的眼中,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郡守也是安慰着自己:这两只军队,一定是接到了前线的严令,要迅速赶赴战场。
可郡守不知道的是:因为秦军的带路,赵军还真的就做到了他眼中不可能的事情。
绕过了郡治西城,赵军的行军速度更快了,几乎在转天就已经抵达了大散关和阳平关外。
依旧是同样的手续同样的配方,佯装要前往函谷(蜀中)增援(修整)的赵军很快便得到了关内守军的信任。
实际上,只有寥寥数百人的大散关和阳平关,即便有着天险,也根本拦不住赵军数万大军的进攻。
但不管怎样,能减少些损失也是好的。
再度兵不血刃地,赵韦所部轻松占领了阳平关和大散关,彻底地将秦军一分为三。
几乎在同一时刻,李牧所部的赵军主力也终于打着红色的赵字大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武陵城头。
随即,十余万赵军浩浩荡荡地便杀入了汉中地区。
一时之间,汉中震动、关中震动、蜀中震动......
最先知晓消息的汉中郡的郡守,更是心如死灰的瘫坐在了地上。
虽然大散关和阳平关还没有传来消息,但郡守知道,前两日绕西城而去的两只赵军一定是奔着这两处去的。
直到此刻都还没有消息传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赵军已经悄然拿下了关口,如此才能让消息得以封存。
什么?
路过西城的是被赵军追赶的秦军?
即便真的有那么急,不说补给什么的,安排一两组斥候向自己是报个信总是可以的。
很明显,一个招呼不打,只有可能是敌非友,这才会绕开自己生怕被自己发现了破绽。
若真是如此,武陵被袭,大散关、阳平关被断,这汉中之地可就真真正正地成了一块死地了。
饶是面临如此近乎绝境一般的境遇之中,秦国的这位汉中郡郡守却依旧没有放弃。
他太知道一旦汉中丢失对于秦国意味着什么了。
一边收拢着郡治周边的军队并且征发民夫守城,一边派出斥候前去查看大散关和阳平关的情况。
当然,与此同时,也是派出专人,翻山越岭地向咸阳报告赵军大举入侵汉中的情况。
郡守的想法很简单,若是两个关隘还在自家人手里那是最好,即便不在了,他也要死守郡治西城,尽可能地拖住赵军的脚步。
虽然郡守大人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全部,但大厦将倾,又岂是他一个小小的汉中郡郡守能够力挽狂澜的呢。
刚刚过去的颍川战役,秦国已经调动了全国几乎所有的战力,他的汉中郡内也早已经没有可堪一战的军队。
即便郡守竭力地征集民夫,短短时间内,甚至连千余人都征集不起来。加上收拢的将士、吏员,总数恐怕也超不过两千多人。
更何况,在汉中郡的武库之中,也早已经是空空如也。即便征集到了民众兵丁,也根本武装不起来。
而他要面对的,却是身经百战、武装到牙齿的十数万赵国大军。
两千多刚刚放下锄头拿起刀剑,甚至连盔甲都没有的士兵,对阵十数万有着精良铠甲、锋锐戈矛和箭矢的训练有序的战兵。
这已经不是对阵,而是屠杀了。
奇迹并没有因为郡守的努力而降临,降临在郡治西城的,只有李牧冷漠的铁蹄。
大手一挥,临时组成的云梯瞬间冲出。
伴随着云梯的,还有数万的赵军步卒。
虽然没有云梯的加持,但数量的优势还是让赵军密集的箭雨快速地将城头封锁。
随着“啪嗒、啪嗒”的响声,一架架云梯架上了城楼。
“杀!”高举着手中长刀,赵军校尉很快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当即,数以万计的赵军登上云梯便向城头发起了冲锋。
没有滚木礌石、没有金汁箭矢、甚至连探出的长矛都极其有限,除了少数的倒霉蛋被戳下了云梯,大部分的赵军士兵几乎毫不费力地便已经冲上了城头。
没办法,总共就两千人,每道城楼之上只有区区五百多人,还被赵军的箭矢死死压制,根本没经历过战场的“秦军”顿时便乱作了一团。
别说下面的秦军士卒了,就连郡守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几乎是眼睁睁地就看着赵军将士冲上了城楼。
战斗在开始后不到盏茶的功夫内,便已经没有了悬念。
在赵军训练有素的军阵面前,这只“秦军”根本不是一合之敌。
血腥的杀戮很快将“秦军”的心理防线给攻破,不过转眼间,甚至登上城楼的赵军大都还没有完成结阵呢,“秦军”便已经跑了。
跟秦军打了这么多年的战,从未有过如此好打的一次。
好在,赵军也是看出来了,这伙人根本就不是秦军,只不过是一群刚刚放下了锄头被迫上城墙的百姓。
自然,赵军也就没有趁他病要他命赶上前去绞杀掉这些人。
当然,为数不多的负隅顽抗的秦军自然是被赵军统统绞杀殆尽。
而随着郡守和他的亲兵们一一倒在了血泊之中,汉中郡郡治西城的城门也随即被赵军打开。
十数万赵军浩浩荡荡地杀入其中——西城宣告失陷。
而随着西城的失陷,李牧也是立即向大散关和阳平关方向派出了近十万人的援军。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