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sp; 伴随着云梯的,还有数万的赵军步卒。
虽然没有云梯的加持,但数量的优势还是让赵军密集的箭雨快速地将城头封锁。
随着“啪嗒、啪嗒”的响声,一架架云梯架上了城楼。
“杀!”高举着手中长刀,赵军校尉很快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当即,数以万计的赵军登上云梯便向城头发起了冲锋。
没有滚木礌石、没有金汁箭矢、甚至连探出的长矛都极其有限,除了少数的倒霉蛋被戳下了云梯,大部分的赵军士兵几乎毫不费力地便已经冲上了城头。
没办法,总共就两千人,每道城楼之上只有区区五百多人,还被赵军的箭矢死死压制,根本没经历过战场的“秦军”顿时便乱作了一团。
别说下面的秦军士卒了,就连郡守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几乎是眼睁睁地就看着赵军将士冲上了城楼。
战斗在开始后不到盏茶的功夫内,便已经没有了悬念。
在赵军训练有素的军阵面前,这只“秦军”根本不是一合之敌。
血腥的杀戮很快将“秦军”的心理防线给攻破,不过转眼间,甚至登上城楼的赵军大都还没有完成结阵呢,“秦军”便已经跑了。
跟秦军打了这么多年的战,从未有过如此好打的一次。
好在,赵军也是看出来了,这伙人根本就不是秦军,只不过是一群刚刚放下了锄头被迫上城墙的百姓。
自然,赵军也就没有趁他病要他命赶上前去绞杀掉这些人。
当然,为数不多的负隅顽抗的秦军自然是被赵军统统绞杀殆尽。
而随着郡守和他的亲兵们一一倒在了血泊之中,汉中郡郡治西城的城门也随即被赵军打开。
十数万赵军浩浩荡荡地杀入其中——西城宣告失陷。
而随着西城的失陷,李牧也是立即向大散关和阳平关方向派出了近十万人的援军。
至于其他的赵军,则是被李牧派出,扫荡汉中郡。
随着大散关和阳平关上终于堂而皇之地挂上了赵国的旗帜,也就标志着整个汉中郡已经被纳入了赵国的控制之中。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因为汉中郡郡守的恪尽职守,却是让咸阳方面很快知道了汉中和大散关被袭占的消息。
已经登基为王的子楚,也是顾不得许多,当即又在关中征兵数万,浩浩荡荡地便杀向了大散关,试图趁着赵军立足未稳之际,重新拿下大散关。
这次子楚是真的急了,而老秦人也是出了血本了。
任谁都知道,一旦那不会大散关,拿不回汉中之地,对于秦国而言,也就意味着慢性死亡了。
因此,子楚也是不惜任何代价地穷兵黩武,短短时间内竟然是凑出了十万大军。这其中,秦国的老世族们也算是下了死力了。
当然,与此同时,子楚也是飞鸽传书给蜀中的郡守,要求立即反攻阳平关。
只可惜,蜀中的郡守可没有子楚的号召力,即便强行征兵也根本得不到响应,再加上府库的空虚,拖拖拉拉地也就拉出了一只不足两万人的队伍开到了阳平关外。
而等子楚十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大散关前,大散关内的兵马早已经上升到了八万之众。
至于阳平关,虽然兵力稍稍只有五六万之众,但对付区区蜀中两万人,却是轻而易举的。
更何况,就在不远处的汉中郡治西城之内,李牧还手握着十万大军,随时可以增援两关。(其余部队有的在武陵驻防,有的则是在押送俘虏的路上。)
可以说,已经整合完汉中郡的赵军,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唯一能困扰赵军的,也就是漫长的补给线了。
在短暂的试探性进攻之后,子楚便知道,他已经来晚了。
元宝小说一天的时间很快流逝。
阴雨霏霏中,上庸城的城门终于再度打开。
迎着风雨而出的,却是一队队身着黑衣黑甲的军队,人数足足有着五万之众。
为首之人正是赵军悍将赵韦。
是的,经过一日的休息,赵韦再度带着大军踏上了征途。
至于那些黑色衣甲,自然是秦军之物,已经收拢了十数万秦军,凑齐这区区五万套衣甲,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为了营造慌忙的气氛,赵韦这伙赵军倒也并没有慢悠悠地前进。
自然也是为了能够尽快赶到武陵城,赵军的行进速度是出乎意料的快速。
原本要两日才能赶到的路程,硬生生让赵韦在一日半的时间里便赶到了目的地。
因为身处秦国腹地的缘故,城楼上的秦军甚至只是简单地核对过了令牌,便将城门打开。
几乎是兵不血刃,赵军便占领了通往汉中的最后一道关隘。
汉中已经近在咫尺,但赵韦却是对汉中这块地盘没有丝毫的兴趣,当即便按照李牧所交代的兵分三路。
三千大军驻守武陵城,接应后续主力大军;
三万五千主力大军转向西北,直逼大散关;
万二千军迅速攻向西南,目标直指阳平关。
两只大军很快在秦境汉中的土地上奔驰了起来,如此大规模的行军,自然是瞒不过汉中郡守的眼睛。
只是,前时蒙骜已经说明了大军即将自上庸而归,一时之间,秦国汉中郡的郡守倒并没有因为两只大军的到来而有什么意外,甚至,在郡治之内,郡守还准备好了酒肉要犒劳三军。
直到赵韦的两只军队,分别绕过了郡治西城,分往南北而去,秦国的汉中郡守这才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即便如此,郡守依旧没有怀疑这两只军队会是赵军所扮。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