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很明显,但凡齐国官府低价放粮,眨眼间这些粮食就会转手卖到赵人的手中。要是齐国也高价卖粮,考虑到百姓的生机,官府还真不敢开出天价。
与其让钱帛被这些不知道属于哪个国家的粮商给挣了,那还不如让自己来挣。
当然了,阻力还是有的,最大的阻力莫过于来自秦国的威慑。
见识过秦国虎狼之师的齐王,并不想因为帮助了赵国而得罪了秦国,岁月静好是他如今唯一的想法。
只是,观赵使的所作所为,显然是得到了赵王的死命令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帮,那就是得罪赵国,而赵国这
些年的势头可一点不比秦国弱。再加上淮泗之地刚刚划归了赵国,从淮泗之地,是直接可以杀入齐国腹地的啊!
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注定要得罪一个强国,显然得罪那个距离更远的,会是更好的选择。更别说如果选择赵国,还能获得不菲的利益。
很快,收到了消息的齐王便已经在心中有了决断。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赵国愿意为这批粮食付出多大的代价的问题了。
果然,就在临淄的百姓突然发现整个临淄城都无粮可买之时,齐王便将还在收着粮秣的赵国使者召入了宫中。
因为彼此都有心促成这笔交易,相互的商谈自然是顺利而流畅的。
当然,赵国的使臣也为赵国的利益做了一定的“挣扎”,但显然,挣扎的意愿并不明显,几乎是半推半就的,赵国的使臣就与齐王达成了一致。
怎么说呢?
只能说,齐王真的是个好人。
从一开始,齐王就没有对赵国有任何领土和人口方向上的要求。
而赵括给使者的命令则是:只要不动我的土地、人口,其他的东西,尽数可取之。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齐王的要求,就已经低于了赵括给予的底线。
就这样的情况下,赵国使者还坚持了好几轮的讲价还价,几乎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再谈下去,赵使恐怕就要笑出声了。
没办法,齐王最大的要求,居然是要求赵国保护齐国不被秦国报复?
这个“
合理”得不能在“合理”的要求,赵使自然是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至于剩下的,无非就是还粮的利息而已,什么钱帛、什么珍玉,当然,齐王也不是完全的昏聩,还是提出了一些“正经”要求的。
比如,赵军的武器。
也是,齐国并不产铁,铁器的发展也不算快,其武器的强度一直都是齐国之中垫底的存在,别说出于武器精良程度顶端的秦、赵、韩三国了,就连苦寒的燕国与楚国,齐国都比不上。
因此,提出赵军给予部分武器,倒也算是做了件正确的事情。
也正是这份武器的数量,让赵国的使臣一直讨价还价。毕竟一个国家正在使用中的制式武器的出口,还是很敏感的。
只不过,若是让赵括知道了齐国居然想要自己的制式武器,恐怕会原地笑出声。
家人们,谁懂啊!
那边上党的兵工厂刚刚取得了工艺突破,终于可以进行批量制作武器了,这边就有人想要打包把旧武器给回收了。
这就像是咱们刚刚要列装95枪系,那边非洲的弟兄们就已经在抢购咱们的八一杠了。不仅省去了一大笔的处旧费用,甚至还能挣一笔。
哇,这简直不要太爽了好吧!
当然,可惜的是,上党的军工厂还属于绝密,新制式的武器更是保密中的保密,即便是赵国使者,也并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自然,为了自家安全的考量,赵使还是尽可能地把数量
往少里砍。
不过,这样也好,毕竟换装不是一蹴而就,赵国自身还是必须具备足够的武器储备才行。
但不管怎样,经过一整天昏天暗地的谈判,基本的框架已经形成,而在赵国使者所携带的数十车珍宝驶入齐国内库的同时,第一批三十万担的粮食,也已经开始从临淄出发。
吃完了赵国,齐王也没忘了收割一把自家的韭菜。
趁着粮价虚高,齐王果断从国库之中抽出了数万担的粮食,绕道临淄附近的城池中,以高价卖给了各个粮商。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趁着粮价虚高,齐王果断从国库之中抽出了数万担的粮食,绕道临淄附近的城池中,以高价卖给了各个粮商。
与此同时,齐王又在临淄城内悄然地抛售粮食。
因为距离的缘故,粮商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在高价购入粮食的同时,临淄发生了什么。
而被无粮的恐惧侵袭的齐国百姓,好不容易见到了粮食,也是不管不顾地就囤积了起来。
等粮商驾着马车哼着小曲回到临淄,却发现赵国的使者早在前日就已经停止了收粮,而临淄需要粮食的百姓早已经囤积了足够的粮食。
供求关系瞬间倒置,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仓储压力成为压垮粮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几乎在一日之内,粮价十跌不止。
好在,就在粮价要跌落泥潭之际,一位“好心人”终于出现,开始收购粮食。
但此时的价格,已经是平常粮价的腰斩的价格。
腰斩也要卖啊!
这腰斩的价格,可以说是刚好卡在商人吐血却不至于丧命的节点上。
看着后续络绎不绝送到临淄
的粮食,所有的粮商都瞬间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