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2章风雪出使各国中  从长平之战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不是我不想帮我的兄弟之邦渡过难关,实在是魏国自己也难办啊!

    周王畿之地的收归将会是信陵君讨价还价最好的借口,明明移民、开荒都因为冬季的到来还没有展开,但魏国说有,那就是有啊。

    你看,一个百废俱兴的周地洛城,实在是把魏国拖累惨了。

    即便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赵国的使者还无可奈何,毕竟总不能让赵国派人去洛城查察吧。

    这一来二回的,光是路上的时间,赵国就等不了啊!

    一通的卖惨之后,再说出自己的诉求,比如东郡数城的管辖

    权,又比如加倍取消掉来年的岁供。

    不得不说,信陵君很好地把握到了机会,抓住了赵国难得的虚弱时机,用一种极低的姿态去逼迫着赵国。

    如此一来,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又不至于将赵国给惹恼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只是,若是信陵君再精明一点,心底再狠一些,就该在猜到赵使目的的同时,相楚、齐各国派出使者,悄然掐断赵国一切的外援。

    这样才能迫使赵国再度签订这份“不平等条约”。

    当然了,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恐怕赵国即便是忍了一时之怒,也势必会将这笔账狠狠地记在心中。

    不过,那又怎样。

    从来都没有永远的敌人,更没有永远的朋友。大争之世,争的就是锱铢必较!

    可惜的是,赵括虽然没有料想道信陵君会如此的狡诈,但对魏国的贪婪却还是早有所料。也因此,赵国使者奉命而来,也根本就没有想过真的能从魏国带走多少的粮食。

    甚至可以说,赵国使者的前来,一是印证魏国的贪婪,以确定之后对魏的态度,二则是为了稳住魏国,让魏国不要去干扰赵国其他路途上的求援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赵国使者显然很好地完成了这个目标。

    面对信陵君提出的种种条件,赵国的使者是能拖就拖,既表现得十分的愤慨,又有这些许的无奈,但最重要的,却是始终都不肯松口。

    魏王和信陵君当然也是不急的

    ,他们相信,寒冷的冬天会让赵王和他的使者做出妥协。甚至魏王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再给赵国加点价了。

    倒是信陵君依旧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开一次价,还能说是迫不得已,坐地涨价,那就只能是落井下石了,这是要把赵国往死里得罪的节奏啊。

    赵国的使者虽然每日必往魏王宫中与信陵君府邸数次,表现出了他应有的焦急的状况,却始终坚守着底线。自然,他也根本无惧继续拖下去。

    就在与魏国的谈判陷入了僵局之时,赵国另一员使者却是已经抵达了楚国如今的国都——陈都。

    之所以名曰“陈都”,原因只是因为它曾经就是周朝八百诸侯中“陈”国的故都。

    陈为楚灭,楚为秦欺,昔日陈国的国都成了如今楚国的国都,往昔称霸南朝的楚国,如今却是只能仰人鼻息而苟活,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当然,这些跟前来求援的赵国使者却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依旧是高规格的接待,依旧是隆重的宴席,不过与魏国所不同的是,楚国可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酒才刚刚过了三巡,楚王便已出言询问了赵使的来意。

    赵国使臣当即将来意禀明,楚王闻言也是一惊,没办法,楚国还需要赵国继续吸引秦国的注意力,自然,赵国的倒下,对楚国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没有二话,当即便向赴宴的众多世家大族们伸出了手。

    因为楚国特

    殊的政治体制,更类似与分封的制度,拿到现代,更像是股份制的合作公司。

    王族就是这个公司最大的股东,而其他大大小小的家族,则是各个层级的小股东。如今到了公司重大决策的时候,自然也需要诸多的家族一起面对。

    不舍是肯定的,但赵国刚刚给了楚国那么大一块利益,说什么不能让赵国使者空手而归啊。毕竟来年,楚国还需要依靠在赵国身边共抗暴秦。

    当即在“轮值CEO兼董事”,楚国国相昭姓一族的带领下,各路大神也纷纷开始慷慨解囊,表示愿意为赵国提供粮食。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当即在“轮值CEO兼董事”,楚国国相昭姓一族的带领下,各路大神也纷纷开始慷慨解囊,表示愿意为赵国提供粮食。

    唯一的问题是,这诸多的家族,想要收集齐整,显然需要不短的一段时间。

    楚王倒也没有玩什么弯弯绕,当即表示,以十万担为基准,一旦凑足了这个数量,便向赵国运送而去。

    对于如此慷慨且直爽的楚王,赵国使者那还有啥说的,当即便是饮甚。

    几乎没有耗费什么口舌,也没有耽搁什么时间,赵使的楚国之行便宣告成功。

    可惜的是,楚王虽有心交好赵国,粮食却不能像信鸽一般直飞赵国。

    不过,这显然也早在赵括的意料之中,几乎就在出使楚国的使者与楚王饮甚之时,出使齐国的使者也已经到了临淄。

    与之前的两国使者所不同的是,齐王既没有安排重臣前去迎接,也更没有安排什么隆重的宴席。

    看齐王对自己的态度,赵使就知道此行必然不

    易。

    不过,面对这样冷淡的态度,赵括倒也早有第二手准备——钱帛!

    是的,钱帛,大量的钱帛。这钱帛却不是贿赂齐王和齐国大臣用的。

    赵使在安顿下来之后,随即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递上国书请求觐见齐王,二则是将几乎所有的人手撒了出去——买粮食!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