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75章 第2卷资料 中  我的金属巨龙分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0105.75章
    金星是一颗内层行星,从地球用望远镜观察它的话,会发现它有位相变化。伽利略对此现象的观察,是赞成哥白尼的有关太阳系的太阳中心说的重要证据。
    在太空探测器探测金星以前,有的天文学家认为金星的化学和物理状况和地球类似,在金星上发现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还大。
    而任20世纪50年代后期,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第一次观测了金星的表面。
    他们发现金星的轨道比水星的要大。
    当进行处于西方(在太阳之右)或东方(在太阳之左)的最大距角时,看起来,它距太阳比水星距太阳远一倍。
    所以认为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之一,观察它的最佳时间可能是当太阳恰好位于地平线以下的时候。
    且必须注意,千万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
    太阳落山金星随后落下,此时它位于太阳之左。
    太阳升起前金星首先升起,此时它位于太阳之右。
    这样很容易分辨出金星,因为它明亮而略呈黄色。
    当金星呈大“新月”形时,用双筒望远镜观测它是最合适的。
    此时金星位于最大距角点与下合点之间在下合点时金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便看不到它了,注意调好望远镜的焦距使之能观察遥远的物体。
    ......
    1988年1月两位漂亮国地质学家报告说,金星表面的阿芙洛狄忒高原地区,具有与地球上洋脊十分相似的特征。
    他们分析了先驱者-金星1号宇宙飞船所环绕金星时,用雷达信号测量金星表面的结果。
    发现在金星的阿芙洛狄忒高原的岩层断裂模式,与地球上洋中脊附近的情况很相似。
    且其主脊两侧的特征近似呈镜像对称,这也正是洋中脊的重要特征。
    那里的高山、峡谷以及断层诸方面的分布特征表明金星的地壳在扩张,其每年几厘米的扩张速度与地球的海洋底扩张相仿。
    ......
    麦哲伦探测器运行中沿金星子午线绕一圈约需要189分钟,扫描宽度为20~25千米。
    从北极区域到南纬60度,计划进行37分钟的观测,行程约1.5万千米。
    8月16日“麦哲伦”发回第一批进行照片。
    麦哲伦号拍摄到金星上一个40千米×80千米大的熔岩平原。
    雷达的测绘图像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认出,火山熔岩流、火山口、高山、活火山、地壳断层、峡谷和岩石坑。
    金星火山数以千计,火山周围常有因陨石撞击而形成的沉积物,像白色花朵。
    麦哲伦号发现金星上的尘土细微而轻盈,较易于被吹动,探测表明金星表面确实是有风的,很可能像“季风”那样,时刮时停,有时还会发生大风暴。
    金星表面温度高达280℃~540℃。它没有天然卫星,没有水滴,其磁场强度也很小,大气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所以它不适宜生命存活。
    它的表面70%左右是极为古老的玄武岩平原,20%是低洼地,高原大约占了金星表面的10%。
    金星上最高的山是麦克斯韦火山,高达米。
    在金星赤道附近面积达2.5万平方千米的平原上,有3个直径为37~48千米的火山口。
    金星上环绕山极不规则,总共约有900个,而且痕迹都非常年轻。
    麦哲伦拍摄了金星绝大部分地区的雷达图像,它的许多图像,与前人类的“金星15号”和“金星16号”探测器所摄雷达照片,经常可以重合拼接起来。
    这能使判读专家得以相互印证,从而使得人们对金星有进一步的了解。
    ......
    1990年2月飞往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途径金星,成功地拍摄金星的紫外红外波段的图像,而照片上显示金星大气顶部的硫酸云雾,透过紫外光非常突出。
    ......
    不存在的卫星:
    在过去,人们曾经认为金星有一个卫星,名叫尼斯,以埃及女神塞斯(没有凡人看过她面纱下的脸)命名。
    它的首次发现,是由披萨国家出生的举手白旗国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在1672年完成的。
    天文学家对尼斯的零星观察一直持续到1982年,但是这些观察之后受到了怀疑,因为实际上是其它昏暗的星体,在巧合的时间出现于恰好的位置上所以认为金星没有卫星。
    虽然小行星2002 VE68,维持着与它相似的轨道,但是金星还没有天然的卫星。
    依据加理工学院的Alex Alemi和David Stevenson两人对早期太阳系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显示,在数十亿年前,经由巨大的撞击事件,金星曾至少有过一颗卫星。
    而依据Alemi和Stevenson的说法,大约过了一千万年后,另一次的撞击,改变了这颗行星的转向,使得金星的卫星逐渐受到螺旋向内,直到与金星碰撞并合而为一。
    如果后续的碰撞创造出卫星,它们也会被相同的方法吸收掉。Alemi和Stevenson的研究,科学界是否会接纳,也依然是情况未明。
    ......
    温度: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