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3章 初露锋芒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而且这种迁移所无法带走的不动产,在出发前卖出去还好,万一没卖出去,那就基本只能默认放弃了。

    因为在被强制迁移关中,迁至皇陵陵邑中居住之后,这些个豪强富户是不可能会得到产业所在的家乡的。

    人在关中,产业在关东的家乡,鞭长莫及,自然也就难免是的不动产的归属权,被某些人以某些不大体面的方式据为己有。

    而在迁入关中,迁入皇陵陵邑之后,这些个关东地方的豪强富户,自然也要给关中的地头蛇们上缴一笔相当不菲的‘带我一起玩儿,起码别玩儿我’的保护费。

    再加上一路上贿赂羁押自家迁移的压抑,到达目的地后贿赂当地官吏等等——一户被强制迁入关中的关东地方豪强,能在迁移之后保留十分之一的财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这套以陵邑制度为核心的强制迁移制度,最主要的目标还是从根源上,斩断地方豪强在当地经营多年,所经营出的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利益纽带。

    经过这么一系列的操作,让豪强们的财富被重新分配,经营出来的人脉关系、利益关系尽数作废,汉家才得以解决——至少是极大缓解了土地兼并,以及地方精英阶级尾大不掉,威胁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的问题。

    在后世,为什么总会有人说:历朝历代皆有世家门阀,唯独西汉只有如韭菜般,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的豪强富户?

    答案是:门阀、世家,是需要以豪强、富户等雏形,经过常年累月的积累最终进化的。

    而在西汉,一个陵邑制度,就好像是修仙世界的天道壁垒,死死把住了豪强富户们向门阀世家晋升的通道。

    ——门阀世家门阀世家,你好歹得传个十代八代,才好意思说自己是‘世家’吧?

    但在汉家的陵邑制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击之下,地方豪强别说十代八代了——强制迁入关中之后,三代之内如果不能让你退化成普普通通的商人,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名字就得倒着写!

    可以说,西汉独傲于华夏历史上的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原因,便是西汉天子凭借太祖刘邦所创立的陵邑制度,孜孜不倦的将关东地方豪强——刚出现世家雏形的地方豪强强制迁入关中,并以天子之威亲自镇压。

    而西汉王朝的没落,在后世虽然众说纷纭——有说外戚擅权,有说后宫干政,有说奸宦乱国,还有人说是独尊儒术,导致了社会价值观出现了根源上的问题。

    但实际上,西汉王朝,乃至于刘汉社稷的根基真正动摇,并不可逆转的奔向灭亡,恰恰是由于史册之上,相当相当不起眼的一行小字。

    ——汉永光四年,汉元帝刘奭筹建寿陵,诏废陵邑制。

    这个以‘徒废钱粮,不合孔儒之道’为由,一举废黜陵邑制度,彻底让刘汉社稷走向衰亡的汉元帝刘奭,便是历史上的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刘病己)之子。

    没错;

    正是那个曾被刘询斥言‘乱吾家者,必太子也’的腐儒皇帝。

    陵邑制度废黜之后,关东地方豪强自然是不用再担心被强制迁入关中,遂在极端的时间内毫无顾忌的野蛮生长,很快便有了世家门阀的雏形。

    自元帝废除陵邑制度的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到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再造刘汉的更始帝二十五年(公元25年),前后不过短短六十五年的时间时间间隔;

    但也就是这短短六十五年,使得在西汉王朝初期根本抬不起头,身上的衣服不可以以丝绸为质、外出都不能乘坐马车的关东地方豪强,便已经成长到了光武帝刘秀想要中兴汉室,都需要仰赖他们相助的地步。

    ( 本书网址:https://m.biqu789.com/508/508598/ )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笔趣阁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https://m.biqu789.com
    但也就是这短短六十五年,使得在西汉王朝初期根本抬不起头,身上的衣服不可以以丝绸为质、外出都不能乘坐马车的关东地方豪强,便已经成长到了光武帝刘秀想要中兴汉室,都需要仰赖他们相助的地步。

    毫不夸张的说:陵邑制度,就是西汉王朝的根基。

    只要有陵邑制度在,那刘汉天子目光所及,便绝对不会出现阻挠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

    至少不会出现一群顶着商籍,却能在地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方豪强,乃至于准‘门阀世家’。

    现如今,陵邑制度的重要?,还是毋庸置疑的。

    至少现阶段的汉家朝堂,还没有被充斥朝堂内外的腐儒弄的乌烟瘴气,刘胜不会像元帝刘奭那样,从小就听到耳边不断响起‘陵邑制度劳民伤财,于国有百害而无一利’之类,就在即位后的第一时间颁下诏书,废黜这个保证王朝统治安稳的根本?制度。

    对于刘胜的茂陵,相府、少府都非常上心,虽然皇陵主题部分只是大致起了个框架,但陵邑却已经在短短一年之内临近完工。

    ——陵邑制度的重点,从来都不是那动辄以山为体,掏空一座山来安葬皇帝的皇陵本身,而是位于皇陵脚下的陵邑。

    从陵邑造成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这座陵邑所归属的皇陵被葬入皇帝为止,朝堂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关东迁入新居民,来充实关中的人口数量和质量。

    尤其是质量。

    能被强制迁入关中的,必定都是关东地方大名鼎鼎的人物——至少也是富甲一方的狗大户。

    而刘胜现在的尴尬状态,或许就可以用面临陵邑制度时的关东地方豪强们的角度来类比。

    在陵邑制度面前,关东地方豪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遵从。

    刘胜如今的处境,也同样是在祖宗制度、恭孝之道等方面,无条件遵从。

    东宫的窦太皇太后,刘胜需要完全无条件‘唯命是从’;

    贾太后虽然是亲生母亲,不会给自己添麻烦,但理论上,对于母亲贾太后的指示,刘胜也只能照办。

    再加上窦氏外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