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1章 曼德勒  抗战之重整河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12月24日,在西线的营救行动行动正式打响的同时。
    第2集团军所属的第七军、第八军以及200师、22师、96师、49师、55师等各部队,同时向曼德勒地域发动了攻击。
    在强大的兵力和火力面前,日军第33师团和近卫第1师团在曼德勒周围的防线接连被攻破。
    眼见两个师团即将被中国大军合围,在曼德勒地区决战的计划将会流产。第十五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出于保存有生力量在谋作战的打算,于24日夜间向两个师团下达了撤退命令。
    曼德勒是缅甸中部的重镇,日军撤出曼德勒后将会彻底丧失在缅甸战役的主动权。
    第33师团和近卫第1师团于24日夜间向曼德勒西南方向撤退,严义伦的第七军顺势占领曼德勒。
    由于第2集团军所属的第六军已经穿插到了曼德勒南方的东枝等地,日军的穿插部队不敢沿中央铁路线南下,而是选择了更西边的丛林和仁安羌方向。
    经过一个昼夜的战斗,日本人的势力被彻底赶出了缅北和缅东。
    缅甸战局瞬间从黑云压顶转变为晴空万里。
    日军慌慌张张的撤退,有不少有生力量逃到了缅南地区,饭田祥二郎将下一次战役的地点选在了同古。
    1942年1月1日,由军情局一手扶植起来的缅甸新政府在曼德勒成立。
    曼德勒刚刚经历大战,城内城外都堆砌着大量的废墟。
    新政府就是在一片废墟和战火的硝烟中成立起来的,给人一种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感觉。
    新政府的成立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着极大、极重要的意义,也是江东和日本人争夺这个区域舆论和宣传制高点最重要的一个手段。
    为了成立新政府,军情局筹备了许久,他们不仅通知了中外有影响力的媒体记者和战区政要,同时还将这一消息散布到了缅甸的大小村镇。
    1月1日这一天,在江东的主持下,新政府正式成立。
    斯利姆、亚历山大以及史迪威将军都参加了成立仪式。
    缅北大捷、十万英军被顺利解救之后,亚历山大的脸色再次变得难看!
    他们三人站在一起看着不远处的江东正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
    在不停闪烁的镁光灯之中,江东好像众星拱月一般。
    亚历山大冷冷的哼了一声,想要离开这个虚假的现场,但是被史迪威将军拦住了。
    在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之后,大不列颠已经从法律上失去了在缅甸地区的统治权。在所有的大不列颠人看来,这片资源丰富和人民温顺的土地是硬生生被江东抢走的。
    成立新政府,帮助缅甸人民走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这样冠冠冕堂皇的话只是说给记者听的,政要们谁都不相信。
    由于缅北大捷刚刚结束不久,江东算是整个西方世界的恩人,外国记者在提问的时候表现的相对克制,没有以前那般咄咄逼人。
    记者问得最多的问题仍然是关于缅北大捷的,至于在废墟上成立的新政府,并没有太多人真心实意的表达关心。
    应付完记者之后,江东带着傅宜生来到亚历山大等人面前。
    面对亲手将自己从日军包围圈里解救出来的中国将军,斯利姆主动向傅宜生问好,脸上强挤出一个微笑。
    亚历山大同样如此,只是他的问候和微笑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
    江东就喜欢看到亚历山大等人看不惯中国人但是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他脸上带着如沐春风的笑容,热情地与三人握手。
    这笑容让亚历山大倍感膈应。
    在江东的邀请下,亚历山大、史迪威将军、斯利姆等人一同去见了缅甸的新国主孟波。
    孟波的模样和江东第1次见他时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上穿着亮丽的衣服,脸色也红润了不少,再也看不到贫民窟的影子了。
    他坐在国主的位置上享受着王朝元老们的跪拜和祝贺!
    隔着20多米的距离江东等人也能够看出孟波的拘谨,他的身体像木板一样僵硬,眼神中还透露出一丝茫然和惊慌。
    当眼神与江东的眼神交汇时,他差点就从国主的位置上站起来跑过来朝江东行礼了。
    一个13岁的少年,一个星期前还在贫民窟里苦苦挣扎。
    命运就是那么奇妙,一个星期后他变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受人尊敬、最衣食无忧的人。
    这一切像是做梦一样,孟波还不能做到坦然接受。
    在他不成熟的心中把这一切变化都归功于江东,本能的想要依赖和依靠江东以寻求安全感。
    众人把孟波的反应看在眼里,有的摇头叹气、有的则更加郁闷了。
    在侍从官的提点下,少年国主向江东、亚历山大和史迪威等人表达了感谢。
    他磕磕绊绊地说,希望盟军再接再厉,把日本人赶出这片土地,解放缅甸人民。
    这些话他已经练习过许多次了,但此刻说起来还是那样的生硬和虚假。
    走完过场后,亚历山大和斯利姆等英方人员率先离开了曼德勒。
    英军已经退到了密支那有北的地方,根据协议,他们将在10天内全部撤出缅甸。
    没有撤走的物资补给一律留下,算是英国人给被他们殖民的本地人民的一点补偿。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