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5章 后记二穿越者前辈真牛逼  北宋穿越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进士,所学内容大致相同,只不过有深浅之别。比如文科,除了数学必修之外,也要掌握粗浅的自然科学知识。

    医学、机械、军事等专科学校,皆转为某某大学(其实类似中专、大专)。这类学生依旧考制科,取得制科进士功名,立即就能做伎术官。他们如果没考上制科进士,转去考各级衙门的吏员,也会优先被录取。如果前往商社应聘,公司、工厂一般都抢着要人。

    “我尼玛……”

    谢衍听完忍不住爆粗口,穿越者前辈也太牛逼了。

    谢衍目前的身份是一位大学生(其实是高中生,叫法不同),再读一年就能去考科举了。现在就考也行,过两年再考也行,反正没有什么硬性要求。

    只不过,官方学校不允许复读,你考十年八年的自己复习去,又或者找一家私立书院慢慢进修。

    这是太宗皇帝对传统科举的又一次妥协,他尽量往现代教育体制靠拢,但又碍于各种原因而不得不让步。

    尤其是财政问题。

    不可能大规模开设公立学校,必须用私立学校来补充。

    大明朝廷的财政去哪儿了?

    给公务员发工资去了!

    正式吏员的编制多次增加,等于是科级、股级干部通通正规化,一部分科员也正规化,尽量减少各级衙门里的临时工数量。

    同时,又提高了对正式吏员的要求:府级以上衙门的正式吏员,必须拥有秀才功名才能报考。中央机构的正式吏员,必须拥有举人功名才能报考。

    若没有秀才、举人功名,那就只能从更低级的部门慢慢往上升。这等于增加了吏员的上升空间和流动性,一个底层吏员不必死盯着转为品官,也可以梦想着升为更高级衙门的吏员。

    谢衍面前摆着几本历史课本。

    是繁体字,但能简化就尽量简化。

    比如“无”字,就没有写成“無”。这玩意儿别说市井通俗写法,就连宋徽宗本人的字帖,也都已经基本写成“无”,当时只有正式公文、书籍或誊抄佛经才写作“無”。

    民间已经自然简化到那种程度了,太宗皇帝干脆让课本和公文也简化。

    还有“云”,也不写作“雲”。

    事实上,甲骨文、金文就一直是“云”,直至篆文出现才有了“雲”。

    第一卷,上古时期。

    天地初开,茹毛饮血,继而刀耕火种。

    历史课本里面,还以海外岛屿土著,以及国内某些少数民族举例。

    接着又是三皇五帝、嫘祖养蚕、仓颉造字、大禹治水等等,一大半都属于上古传说。

    第二卷,夏商。

    第三卷,西周、春秋、战国。

    第四卷,秦汉。

    这套历史课本,把上古称为部落时代,把先秦称作封建时代,把秦汉以来称为郡县时代。

    中学(初中)二年级历史课本,到秦汉就结束了,且一年级不学历史。

    谢衍快速翻阅完毕,指着封面的作者名问:“为什么主编的名字,不但单独换行,还抬升了一格印刷?其余作者都没这样。”

    王昇解释说:“那是太祖的名讳。这套历史课本,也是太祖晚年主编的,当时召集了数十位大儒,甚至还有一些外邦学者来辅修。”

    “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吵,听说刚开始没有区别。后来空了一格,再后来单独换行,最后变成换行又顶一格。现在隔三差五还在吵,时不时就有士人在报纸上呼吁,请求礼部不要直接印出太祖名讳。”

    谢衍瞬间就想到一个梗,那位空一格的常校长。

    中学(初中)三年级历史课本,讲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

    谢衍找出大学(高中)一年级课本。

    开篇却是唐末五代,继而分讲宋辽西夏,并简述高昌、安南、大理、渤海等国是如何分裂出去的。又讲高丽国如何形成,并出兵侵吞平壤等汉家土地。

    谢衍注意到,在这个大明的历史课本里,宋辽两国被定性为南北朝,西夏、高昌、安南、大理、渤海等国则属于割据偏安政权。

    而大明太祖、太宗最为卓著的功绩,便是将宋辽南北朝合二为一,并且扫灭诸国恢复汉唐故地。

    谢衍虽然不怎么熟悉历史,却一眼就看明白这么编修史书的目的何在。

    确定并提升大明朝廷的正统性,尤其是确立对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的法统!

    大学(高中)二年级课本,终于讲到宋辽末年和大明开国。

    相比起对秦汉隋唐的简略叙述,宋辽鼎革而有大明江山写得无比详细。

    辽国,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宋国,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所以,大明取代了宋国,金国取代了辽国。

    而金国也是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民不聊生,于是金国也覆灭了。

    这些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进行了详细分析。

    比如宋国的统治根基,在于广大的中小地主、中小商人、自耕农。他们是宋国主要的财税来源,当中小地主、中小商人、自耕农大量破产时,赵宋朝廷的财政就入不敷出了。

    同样的,辽国也是如此,其统治根基为中小牧主、中小地主、自耕农、自牧民……

    当然,宋朝的三冗问题也有叙述,但归根结底是一个财政问题。包括宋朝的军队不能打仗,也是财政问题,就连禁军都有一大半士兵在做生意,否则那点军饷根本就活不下去。

    终于,穿越者出场了。

    朱国祥、朱铭的名字,在书里全部换行顶格,这当然是后来那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