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618【徐州名胜】  北宋穿越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朱铭笑笑没说话,径直走出黄堂。
    他猛地回头一看,发现门口的主联内容,居然把白居易也写进去,忍不住问:“这是谁作的联?”
    宇文常说:“崇宁时的徐州太守梁彦深所作,其祖父、伯父皆为故宋状元。其父梁适亦是能臣,一改旧时弊政,令山东冶铁业空前繁荣。狄青当年能做枢密院使,正是梁适在背后使力。”
    朱铭吐槽说:“这幅楹联适合挂在燕子楼,却不该挂在黄堂这边,至少不该作为黄堂的大门主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殿下留一主联!”旁边官员士绅纷纷说道。
    文吏连忙捧来笔墨纸砚。
    朱铭提笔搜肠刮肚一番,写下一副雍正的对联: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
    “好!”
    “殿下真是爱民如子。”
    “此联挂在黄楼,正可谓相得益彰!”
    “……”
    一时间,马屁声如潮。
    外围那些士子,听到对联内容,也开始热烈赞颂。
    待朱铭阔步回到车上,宇文常对身边官员低声说:“请一篆刻名家,把太子楹联刻好,梁太守的楹联要挪个地方。”
    “是!”那官员立即去安排此事。
    下一处是燕子楼,此楼在五代已经毁掉,如今这座属于重建,而且距离府衙不远。
    包括隔壁的苏轼故居,都卖给了本地富商。
    朱铭前去逛了逛,没有关盼盼,也没有马盼盼,倒是有个楚盼盼,被富商刘穆叫来唱曲。
    一听名字,就知是附庸风雅。
    宇文常听着小曲,低声对朱铭说:“朝廷不准再养官妓,各地陆续裁撤。少数倡优从良,多数却是被富户雇佣,这位楚盼盼以前就是徐州官妓。”
    从中央到地方,官妓皆由各级财政养着,大明朝廷哪有恁多钱?
    一股脑儿直接裁撤了,但官妓和乐师又没别的活路,有名气的可以给富商打工,没名气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不论如何,新朝不会再有相关衙门,官员们想找乐子都得自己出钱。
    在燕子楼吃饭听曲完毕,朱铭就直奔城南而去。
    项羽的戏马台早就不在了,官吏们临时在山腰清理出一个土台。
    旁边就是台头寺,相传为刘裕所建。
    朱铭问道:“寺里有多少僧人?”
    宇文常连忙说:“无度牒者已经勒令还俗,山下寺田也抄没了八成,用以安置流民。如今,台头寺只剩一百多个和尚。”
    “很好。”
    朱铭点点头,又去逛山上的其他名胜。
    居然陆续发现两庙一观,朱铭询问之后,得知都是宋朝创建的,直接说道:“台头寺属于古刹,自然可以保留,其余两庙全拆了,和尚转移到台头寺念佛。拆庙之后,其石料和木材,可以改建为书院。”
    “是!”宇文常对此无所谓。
    朱铭要来笔墨,题写“南山书院”四字,问道:“本地富人可愿捐钱建书院?”
    “草民愿捐一千贯!”刘穆立即附和。
    “我捐三百贯!”
    “俺张家捐五百贯!”
    “……”
    几分钟时间,建设书院的资金就绰绰有余,甚至有徐州名儒愿意免费来教书。
    当朝太子亲笔题名的书院啊,今后必定闻名天下,有能力之人都想进来掺和一脚。
    至于毁庙之后,那些佛像有现成的处理方法。
    完好无损且有来历的佛像,会转移到其他寺庙。有损伤或者普通佛像,直接挖坑掩埋。
    后世的考古学家,经常挖出宋代大坑,里面埋的一堆堆全是佛像。其原因就是宋代新儒学兴起,时常有毁庙行为。又或者是寺庙经费不足,没能力修复受损佛像,于是就不断挖坑埋下去。
    朱铭坐在半山土台上,观看徐州新军,操练了一番军阵,今天的活动差不多就结束了。
    中午是在燕子楼吃的,傍晚在台头寺吃斋饭。
    斋饭期间,本地士子纷纷拿出诗作,想在太子面前展露自身才华。
    可惜,诗词质量都一般。
    新旧朝更替,真正有才学的士子,要么早就做官了,要么今年考上进士。
    自从进京之后,富直柔一直担任秘书,随侍在朱铭左右。这位老兄,随随便便一首诗,就碾压所有的徐州士人。
    一位士子忍不住问道:“不知殿下身边,是哪位当世大家?”
    富直柔拱手说:“不敢称大家,洛阳富直柔。”
    “原来是洛阳八骏,富郑公之嫡孙!”识货之人立即惊呼。
    富直柔微笑道:“八骏之名,当不得真,牵强附会而已。在下之文采,不及太子殿下万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