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1、滔滔血仇难洗,讨命军南下讨命(7K大章,求月票)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李效祖的目的可能掺杂别的。

    可……,在成婚的这几年,李效祖对她的好,她也是一一入了眼。

    “贱人!”

    “汝害死我生父!”

    啪的一声巴掌声,以及李效祖的怒骂,彻底让宋媺娖从幻想中惊醒了过来。她怔怔捂着自己红涨的半边脸,看着自己的丈夫,头一次感到了如此的陌生。

    “若非你是皇室公主……”

    “我绝不留你!”

    李效祖又是一巴掌甩向宋媺娖,打的宋媺娖头晕眼花之后,他径直跪倒在地,对着厅中的火盆,连续磕了几个响头,大声哭嚎道:“父王,你在天之灵……,儿臣,儿臣一定会为你报此大仇……”

    世人都知道他找李梁理论是为了安仁公主。

    那么此刻,他对安仁公主的不敬,就会直接撕破外界他弑父的“流言”,不然好端端的,他一个镇北王世子,怎么回去谋害自己的生父。

    “你……”

    宋媺娖半掩在窄袖的右掌紧握住手持的白色锦帕,她抿着的红唇,被她咬出了血印。这是她头一次受到如此大的屈辱。

    她,堂堂的天潢贵胃,哪怕是亡国公主,也断不能有此待遇。

    “父皇……”

    “你为何要将我嫁到李家这豺狼窝。”

    她抬头望向紫薇,目流清泪。

    ……

    关外铁骑叛乱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神京。

    与之而来的,还有李效祖身先士卒,一日之内,连下五城的传言。

    一时间,神京城内,人心惶惶。

    固然神京城的百姓、士绅信天德帝有天命在身,那天的麒麟、凤凰、蟒龙都一一看到了,可大军压境,稍有差池,就容易遭了兵灾。

    上一次天德帝还是刑天王的时候,攻破神京,还算讲仁义,没让手下士兵太过烧杀抢掠,可四明山不抢,还是趁乱出了不少贼盗打家劫舍。那混乱的几日里,神京百姓连同守城士兵死伤十数万,几乎家家戴孝。

    如今,李效祖的讨命军南下,连破朝廷严防死守、加深营垒的五座城池,不可谓兵马不利。这样的兵马,比以前的四明山义军强太多了。

    四明山义军尽管一路上打了不少硬仗。

    但到了后面,有了大义,几乎是守城将领自动打开关卡,迎接刑天王义军……。

    而李效祖的讨命军这几日来,打的可都是硬仗!

    五座城池,一个也不曾未战先降。

    毕竟前朝和今朝不一样。

    今朝已有大治的气象。

    “讨命军……”

    “这李效祖倒是有趣,找我来讨命?”

    紫薇殿偏殿,徐行接过战报一看,神色故作不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哀兵虽可逞一时之威,但久之,必败!”

    “传我旨意,余下各城仅备五日粮草,任他攻城,不与他讨命军正面交战。记住,守将必须死守,不可懈怠!守好了城池,我重重有赏,不惜封侯封王……,只待他粮草一绝,再有孤勇,亦只能束手待毙了。”

    徐行很清楚。

    嘉佑、崇明两朝养出来的关外铁骑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论到兵马精锐,这凤溪国没有哪一支军队能敌过他们。即使有,也只是少数精锐,很难有关外铁骑这种大规模的兵团。

    但——

    精锐再厉害,也不是没办法对付。

    以逸待劳就行。

    北境本就疲乏,没有多少粮草,只要四明山坚壁清野,死守住城池。时间一久,讨命军就无以为继了。到时候,才是四明山收割的时候。

    “陛下良策……”

    首辅公羊仪赞了一句,他再对徐行之策补充道:“这次李效祖南下是为父报仇,言说是我等派了刺客暗杀他父,陛下可派钦差当众呵斥李效祖这等伪言。当然,这得等咱们占据了优势之后,才可这般做……”

    “关外铁骑看似铁板一块,但事实上,军头林立。李效祖只是世子,尽管在外征战多年,可也没有镇北王那般的威望,初时之时还好说,一旦事久,讨命军内部必然多生龃龉。”

    “陛下亦可降旨,封镇北王的几个义子为王。”

    “让他们互相攀咬……”

    王爵固然和王爵不同。

    但天子之令并非戏言,一旦给镇北王的几个义子封了王爵,在朝廷的这边,是要承认这几个王爵的。

    而有了王爵后的几个镇北王义子,就有了大义,能与李效祖分庭抗礼。

    至于……反叛朝廷。

    大不了到时候上奏折认错就是,说自己被李效祖挑衅,所以听信了谎言,找朝廷为自己义父报仇。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们也是为了孝!

    “公羊先生的谋略一如往初啊。”

    徐行微微颔首,他点头下旨道:“镇北王遇刺,朕悲涕难抑……,叹天下英杰自此又少一人,虽世子李效祖出兵攻打朝廷,但念其被妇人蛊惑,又名为讨命,不失爱父之心,朕允其继承镇北王爵……”

    “命世子效祖交出蛊惑妇人,朕可赦其不死之罪!”

    “义子李永,在镇北王膝下效命多年,多有功绩……,可封为潞州王。”

    “义子李诞,在……,可封为校州王。”

    “义子……”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