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有一件大事。
——老刘家的九小子,要加冠成人了;
刘汉社稷的大当家,要大婚亲政了;
当今天子刘胜,要正式执掌朝堂了······
·
在后世人的认知中,‘社稷’二字,往往是‘政权’‘江山’的代名词。
宗庙社稷,江山社稷,往往会被理解为‘俺们老x家的天下’。
但实际上,社稷二字,是有其字面上的意思的——社、稷二神。
社,是为土神;
稷,则为谷神。
社稷社稷,土谷之神,便是‘农为国本’最直接的来由:凡王朝必立社稷,祭祀土谷二神,以彰国本之重为农。
无一例外:凡是华夏历史上的封建政权,自殷商姬周,到嬴秦刘汉,再到杨隋李唐、赵宋朱明,都以农为国本,以社稷为天下之首重、统治之根本。
盖因为土地,是华夏农耕文明赖以生存的根基,而谷物,则是华夏农耕传延、生存的根本。
而土、谷二神,便是华夏民族最原始,于灵魂深处纂刻的最深的民族、文明烙印。
或许华夏民族去哪儿都想种点什么,也正是因为这血脉传承。
为了彰显统治的合法性、彰显‘我们老x家将天下人放在心上’,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建造独一无二的社稷坛,是为:社稷。
每有关乎天下的大事要发生,比如对外征战、对内革新,亦或是天子驾崩、新君继立,乃至于年节之时的重大典礼,政权最高统治者都会带着自己的整个领导班子,到社稷坛祭神。
——替天下贫苦农户,向土、谷二神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千百年前的远古时期,祭祀社稷,往往是为了在灾害频发的年仅,请求各路神仙收了神通,好让老农们喘上一口气,吃上一阵子饱饭。
而到了如今汉室,除了每年开出时的籍田大殿之外,祭祀社稷,便必定伴随着一件关乎政权的重大改变。
这一次,是当今天子胜的加冠之礼。
少弱之君加冠亲政,便要在这社稷坛祭天神太一,以彰自己‘君权神授’,代天牧民乃得天命······
“天子加冠~”
“礼始~”
长安南郊,社稷坛。
伴随着谒者仆射汲暗悠长的唱喏声,这场百十年难得一见的加冠礼,便正式拉开帷幕。
四面皆有长阶环绕,大体呈四棱金字塔状,只在顶部有一片平地的社稷坛,此刻已经挤了上十道身影。
天子刘胜端坐于祭坛正中央,身着绛红色天子冠玄,头顶却不见十二硫天子冠的影子,只一条红线将发束束于脑后。
太后贾氏、太皇太后窦氏则于刘胜身后相邻而坐,既是冠礼,也算是见证。
至于主持加冠礼的,自然不能是太后、太皇太后这两个外姓女子,而是被专门召回长安的宗室长者:楚王刘道。
另外,刘胜的诸位庶兄,也都各有代表性的人物回京——栗姬家的老大:临江王刘荣,程姬家的老大:鲁王刘余,唐姬的独子:长沙王刘发,以及薄姬的‘独子’:赵王刘彭祖。
宗亲长辈在,自然也少不了丞相刘舍,作为朝堂的代表出现在祭坛顶峰,于刘胜左侧落座。
而在刘胜的右侧,则是近十位手持托盘的郎官,各自捧着这场冠礼所需要用到的东西,静静等候着汲暗的指令······
“一加布冠~”
毫无争吵的一声唱喏,惹得祭坛下分列于东西两侧的百官公卿、功侯贵戚面容一肃!
便见祭坛之上,楚王刘道缓缓起身,满是庄严的走上前,从第一个托盘上拿起一片黑色方布,旋即来到刘胜身后。
将布片轻轻盖在刘胜竖起的发丸之上,再用细绳系紧。
直到刘道完成动作直起身,汲暗才好似在为祭坛下的人解释刘道的举动般,再次扯开了嗓子。
只是这话,却是对刘胜所说。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寿考维祺,介尔景福~~~”
极具姬周特色的唱喏词,伴随着祭坛下的庄严钟鼓声,只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中,都莫名生出一股庄严。
而在汲暗音落之后,楚王刘道也随之将刘胜头顶上的‘布冠’取下,放回到那第一方托盘之上。
“二加皮弁(biàn)~”
又一声唱喏,刘道拿起了第二方托盘上的皮帽,熟练的将其戴在刘胜的头顶。
直起身,汲暗的唱喏声自又一次响起。
“吉月令辰,乃申尔服~”
“敬尔威仪,淑慎尔德~”
“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和第一次一样,汲暗音落,皮弁也依旧是被刘道取下,放回第二方托盘。
“三加爵弁~”
···
“以岁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