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6章 就先这样吧...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北地都尉部五千余将士全军覆没,其浮斩,就不可能是正的。”

    “更何况匈奴人有强尸之俗,此战又是以众欺寡、以强敌弱,朕甚至现在就可以断定:此战,北地都尉部所斩获的匈奴首级,只怕是连‘百’数都不到。”

    “也就是说此战,晁错所率领的北地都尉部,浮斩至少为负四千九百。”

    “单就是这一项,晁错,便是身死族灭的罪过······”

    ···

    “若说起军民伤亡、地方损毁的状况,那就更不用提了。”

    “——朕刚得到消息:在匈奴人退出边墙之后,北地、雁门、上、代四郡,几乎每十户人家中,就有四户人家,或有子女死在了匈奴人刀下,或有子侄被匈奴人掳走。”

    “其中,情况最严重的,便是晁错的北地郡:每十户人家有八户遭灾,几乎是家家戴孝;”

    “全郡数十万口,被掳走者,很可能不下四成······”

    说到这里,刘胜终是绷起脸,望向周亚夫的目光中,更隐约带上了些许不愉。

    “这,就是条侯口中的‘又一个魏尚’吗?”

    “难道当年,云中守魏尚也曾在某一场战争中,让一部五千人的都尉部全军覆没?”

    “又或是让治下百姓一战而失四成,被匈奴胡蛮杀、掳数万人口?”

    “冯唐当年,难道就是为了这样一个无能的将领,而向太宗孝文皇帝求情,并得到了太宗孝文皇帝的认可吗?”

    此言一出,殿内便再度为之一静,便是周亚夫,也是怅然噤口不能言。

    对于后世人而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其实算是相当有名的历史典故。

    但除了这八个字,后世人对于这个典故,知道的却并不算很多。

    李广难封的原因,刘胜早在还是太子胜,乃至是公子胜时,就已经基本弄清楚了。

    至于冯唐易老的原因,刘胜更是只需要从书本中,就能窥见大半。

    而‘冯唐易老’最根本的原因,或者说导致‘冯唐易老’的主要事件,其实,正是周亚夫方才所说的那件事。

    ——太宗孝文皇帝年间,匈奴连年入侵边地;

    但在太宗皇帝三年,那场筹谋已久,却被济北王刘兴居叛乱打乱部署,导致汉室海量物资付诸东流的、并没有实际爆发的‘汉匈决战’之后,汉室已经再度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方针。

    用大白话说,就是在内部彻底安定、诸侯藩王的隐患没有彻底消除之前,原则上,汉室不再主动发动,并应当竭力避免与匈奴人之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

    所以,对于匈奴人连年侵扰,太宗孝文皇帝也感到苦恼不已。

    好在边关连年遭受抢掠,却也还有一个可以勉强安慰汉家的地方。

    这个地方,便是魏尚之下的云中郡,或者应该说是云中城。

    匈奴人年年来,云中城年年陷入包围之中,但整个汉北边墙,唯独云中郡能做到‘不被欺负的太惨’;

    三不五时,甚至还能得到不少斩获,乃至是得到‘浮斩为正’,也就是杀敌数大于本方伤亡!

    出于这个缘故,太宗孝文皇帝对魏尚十分信任,也十分欣赏,更是常年将魏尚及其治下的云中郡,当做‘反匈奴侵略’的标杆和榜样。

    直到有一年,魏尚上报给长安的斩首数量,出现了个位数层级的误差——魏尚所上报的斩获,比实际得到的匈奴首级多了六级;

    有人说,这是有人想要暗害魏尚,所以从暗中‘偷’走了六颗匈奴人的首级;

    也有人说,这是由于匈奴人抢尸的缘故,才导致魏尚上报的杀敌数,比实际得到的匈奴首级多了六级。

    可无论人们怎么说,魏尚的这个举动,都显然算得上是谎报,而且是多报斩获。

    往小了说,这是魏尚贪功,通过不道德的方式,往自己脸上贴金;

    往大了说,这,可就是欺君了······

    自己一手打造的‘抗胡典范’被查出欺君,太宗皇帝自然感到很受伤。

    下令削夺魏尚的官、爵,并以‘流边一年’作为最终惩处之后,深感苦闷的太宗皇帝,便乘坐御辇出了皇宫。

    路遇一老者,太宗皇帝便和那老者聊了起来。

    听说老者是赵人,太宗皇帝便感叹道:曾几何时,赵国的廉颇、李牧等名将,让胡人根本不敢靠近赵国北境千里以内的区域;

    如果我能得到像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难道还用担心匈奴人吗?

    不料那老者闻言,不假思索的回了一句:陛下纵然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也不会任用他们!

    被这么直白的回怼了一句,太宗皇帝本就不大美丽的心情,自是瞬间跌入谷底,但碍于对方年纪大,也不好轻易加罪,便生着闷气回了皇宫。

    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

    始终无法咽下这口气的太宗皇帝,终还是把这位老者再次请进了宫里。

    太宗皇帝再问:老者是对我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如果有,那也完全可以在私底下告诉我,甚至是私底下喝骂我啊?

    在宫外、当着外人的人,指责我这个做皇帝的有过失,这不是让我难堪吗?

    而那老者得回答,却只有极为简短的一句:鄙人不知忌讳······

    “当年,冯唐告诉太宗皇帝:鄙人不知忌讳。”

    “今日,条侯难道也要告诉朕:条侯不知忌讳吗?”

    ···

    “冯唐不知忌讳,尚且还是为魏尚——为一个真的功勋卓着,却只是在奏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