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7章 伊稚邪的决断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有了这些可以完成急停、急转,甚至是急停之后再紧急启动的匈奴马,白羊部才能在战场上甩开膀子,用自己成名的‘回马射’来拉扯、纷争地方的汉军。
    但这也同样意味着白羊部用于‘回马射’的弓具,远不比楼烦部那般精良,尤其是没有楼烦部那百二十步开外的超远射程。
    这就意味着在攻城过程中,白羊部总是要站在更靠近马邑的位置,甚至是整体站在楼烦部和马邑城墙之间,才能将箭羽射上马邑城头、射过马邑城墙。
    至于马匹?
    嘿;
    在这个没有马蹬、马鞍,即便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尚且只能双手抓住马鬃来保持平衡的时代,让骑兵在机动状态下攻城,恐怕是再愚蠢不过的决定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不易为人察觉的要点,也同样没有逃过尹稚邪的观察。
    ——哪怕有百二十步以上的超远射程,哪怕有站在前面充当盾牌的白羊部承担大部分火力,楼烦部在此战当中的损失,也同样不小。
    若非考虑到对面是汉人,而非那些相对羸弱的草原部落,楼烦部在此战当中遭遇的伤亡,甚至可以称得上的‘惊人’!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楼烦王之所以还能硬着头皮,说出那句‘还有力气挽弓几日’,自是因为在马邑之后,有一处汉人的城邑。
    那处城邑······
    “楼烦县······”
    “汉楼烦县······”
    暗下如是心语一声,尹稚邪便稍有些落寞的靠回了椅背,略显踌躇的陷入思绪之中。
    楼烦,原本并非是一个游牧部族的名称,而是一个国家:楼烦国。
    春秋之时,在燕赵以北,中山一带,有北狄。
    而楼烦,便是彼时‘北狄’的一支。
    中山狄,也被后世史家称之为:白狄。
    这自是因为当时的中山北狄,相较于中原华夏之民肤色更白。
    大约在春秋时期,北狄分支‘楼烦人’建国,曰:楼烦国;
    之后华夏中原三家分晋,楼烦国趁虚南下,将自己的势力、疆域南推到了赵长城脚下,也就是如今的汉楼烦县一带。
    在之后的上百年时间里,楼烦,便始终是赵国除中原列雄之外,最为之头疼的外部威胁。
    一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师夷长技以制夷,方得以大破楼烦,扬赵卒之名于塞外草原。
    只是在攻灭楼烦国之后,赵武灵王却极为明智的没有选择亡国灭种,而是按照春秋战国时‘存亡断续’的普世价值,采取了‘致其兵’的策略。
    所谓致其兵,便是将楼烦军将收容整编,继续为赵国所用。
    这使得楼烦原有的强兵悍将加入赵军,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时至今日,沿经赵、秦、汉,至今都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的楼烦校尉、楼烦都尉等编制,便是彼时赵武灵王降服楼烦人的成果。
    收服、整编了楼烦人的精锐骑兵部队之后,赵武灵王自也不可能不给降服的楼烦人留下一片栖息之地。
    而那片栖息之地,便是位于彼时的赵北边境,位于现在赵长城以内的‘汉楼烦县’。
    至于匈奴单于庭三驾马车之一的匈奴楼烦部,则是当年,在楼烦-赵国大战过程中溃逃,亦或是在战败后不愿意降服,遂向北遁入草原的分支。
    这就导致过往这上百年,这两支分属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的楼烦分支,彼此都将对方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聚居于汉楼烦县的楼烦人看来,长城外那群‘楼烦人’,是当年背弃部族的叛徒!
    而在匈奴楼烦部看来,长城内这些明明以畜牧为生,却自诩为‘华夏贵胃’的楼烦人,则是向异族俯首为奴的败类。
    碍于地理位置,以及双方身后站着已知世界唯二的两个大块头,双方虽然都恨不能将对方生吞活剥,却也无法将想法付诸现实。
    现在,匈奴三驾马车之一的楼烦部,被匈奴右贤王挛鞮尹稚邪带到了马邑脚下;
    而在马邑身后,跨过赵长城不过数十里,便是汉楼烦县所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伤亡尚还处于可接受的范畴之内了——哪怕是已经伤筋动骨,乃至折损近半,楼烦王恐怕也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大的战略决策,楼烦王或许还无法决断。
    但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战况朝着‘攻破汉楼烦县’的方向推动,却是楼烦王必定要做,也必定会做的事。
    这,也真是楼烦王表示‘我部还能战’之后,尹稚邪却更显一分落寞的原因······
    “楼烦部尚有余力,不过是因为马邑之后,便是汉楼烦县······”
    “白羊部损兵折将,虽有力再战,却也是战则必伤筋动骨······”
    “至于折兰部······”
    如是想着,尹稚邪稍将头一侧转,看向一侧不发一言,明显有些愤愤不平的折兰王。
    ——作为三驾马车中唯一一支近战兵种,过去这十数日的攻城,都是由折兰部负责主攻。
    虽然有奴隶炮灰分担火力,但折兰部的折损,也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若非如此,尹稚邪也不可能早在数日之前,便下令折兰部‘暂归营修整’,不再参与攻打马邑的战斗。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