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1章 战鼓轰鸣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汉室又有图桉,又有字体,有时甚至二者皆具的大纛简单了许多——没有文字,只有图桉。

    或许是因为没有文字的缘故,匈奴人的大纛,基本完全以野兽图桉为内容,并且是以部族信仰为主要参照。

    比如此刻,正在马邑城外巡视战场的折兰人,自诩为‘金凋的子民’,便是以一面金凋旗为部族象征;

    比如还没抵达,却也即将抵达马邑城下的白羊人,顾名思义,是以骷髅羊首为图腾。

    非要说有哪些特殊的大纛,也就是同样即将抵达马邑的楼烦人,以长弓为信仰、图腾,而非活物。

    只是在匈奴人‘万物皆可成神’的信仰背景之下,在这个愿意相信一块石头、一棵树术,乃至是一片叶子、一株草都可以成神的群体之中,楼烦人决定信仰世世代代陪伴在身边的长弓,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回眼前。

    折兰人,算是郅都的老朋友了。

    准确的说,折兰、白羊、楼烦这三个部族,和每一位驻守在汉北边墙的守将,都算得上的老相识。

    ——折兰、白羊、楼烦三部,被草原游牧之民,乃至历代匈奴单于,都称之为‘单于庭镇压幕南的三驾马车’。

    有这三驾马车在,无论是那些不服匈奴单于庭统治的部族,还是某些居心叵测的个人、势力,都必将屈服在单于庭的威压之下。

    而作为匈奴单于庭镇压幕南的三驾马车,这三个生活在幕南的精悍部族,当然不可能不和汉人打交道。

    实际上,在过去这几十年当中,发生在汉匈双方之间的绝大多数战争,都不乏这三个部族的身影。

    ——单于庭本部要保留实力,奴隶部族又指望不上,寻常部族又各怀鬼胎;

    所以在战场上,真正能成为匈奴一方的中流砥柱的,便是这三个部族的军队,便是这三驾马车。

    而作为汉边守将,尤其是在短短半年前,才刚经历一场足以让自己身败名裂的败仗,至今都还是戴罪之身的边将,郅都当然明白折兰人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久闻匈奴折兰部,尽是些嗜血的癫狂之人,就连折兰王本人,都被草原诸部私下称为‘封王’。”

    “除了单于本人,折兰王从不对任何人保持恭敬,也从不在任何人面前保持理智。”

    “一言不合便要同其他部族的王决斗,赢了还会当着其他部族的面,生吃下对手血淋淋的心脏······”

    思虑间,耳边传来程不识满是凝重的语调,只惹得郅都缓缓一点头。

    “折兰王屠各,确实是个疯子。”

    “而且是一个能统御数万疯子、能让数万个疯子不顾死活的为自己血战,并以战死为荣耀的疯子······”

    ···

    “此战,匈奴人如果打算攻城,那登上城头的先锋,必定会是折兰人。”

    “但匈奴人毕竟长于野战,而不善于功臣,对折兰人攻打马邑,我并不很担心。”

    “我真正担心的,其实是白羊、楼烦两部······”

    听闻郅都此言,程不识只稍一愣;

    只片刻之后,便也意识到了什么般点点头,面色只瞬间更沉一分。

    此刻的马邑城外,只有一面金凋大纛,宣示着匈奴折兰部至少派出了一个万骑,总计六千人来到马邑。

    但作为‘老对手’,作为常年打交道的老熟人,程不识也同样知道匈奴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或者说惯例。

    ——除非这三个部族其中某一个,同其他部族之间出现矛盾,否则,这三个部族的军队,从来都是接踵而至。

    尤其是在南下攻打汉室时,三驾马车从来都不会缺其一,这三个部族的王也从来不会缺席;

    与此同时,当三驾马车同时出现在汉北边境,自也就意味着在这三驾马车身后······

    “难道连单于庭,也一同到了马邑?”

    ···

    “至少,也是那左贤王于单······”

    就像后世的航母身下,必定潜伏者大黑鱼一样——三驾马车的身后,必定会跟着一位挛鞮氏宗种!

    而且这个具有大位继承权的挛鞮氏王族宗种,至少也会是左、右贤王,更甚直接就是单于本人!

    “开春之时,狄酋军臣,便曾亲自率军叩边。”

    “总不至于在一年之内、春秋二季,先后率大军南下吧?”

    “——要知道单于大帐,动则便是十数万,乃至数十万大军随行;”

    “纵然有心要‘教训’我汉家,匈奴人应该也不会······”

    ···

    “左贤王于单,据说也只有不到十岁的年纪,连马驹都还没骑上,尚还在骑羊。”

    “应该也不会是左贤王······”

    听闻郅都、程不识二人不时响起的交谈声,众将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通过排除法,将对手的身份推断出个大概。

    “如果不是军臣那厮,想来,便是右贤王了吧。”

    “毕竟过去,匈奴的左贤王也大都喜欢往西走,右贤王则整日里盘算着南下,叩我汉边。”

    ···

    “嗯······”

    “现在的右贤王,叫什么名字来着?”

    喃喃自语着,郅都只冷不丁一发问,身旁的程不识只再皱皱眉。

    “太宗孝文皇帝后元五年,长安侯送回密报:老上稽粥病故,其子挛鞮军臣即大位。”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