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三月中旬的京城,初春的暖意终于漫过寒冬的余痕。-r¢\.*_
    街旁的玉兰树缀满鼓胀的花苞,粉白的花瓣将绽未绽,风里裹着新抽草木的清润气息,连空气都变得柔软起来。
    璀璨娱乐总部大楼顶层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整面落地窗铺进来,在谭越的黑檀木办公桌上织出明亮的光斑,桌角那盆绿萝舒展着新叶,碧色的藤蔓垂落下来,给严肃的办公空间添了几分生机。
    谭越坐在黑色真皮椅上,身体微微前倾,指尖捏着一支银灰色钢笔,笔尖悬在电影部门提交的剧本大纲上。
    纸页边缘早已写满红色批注,他的眉头偶尔轻蹙。
    这是本周审阅的第五份剧本,要么困在“家庭变故+冒险”的老套框架里,要么人物形象单薄得像张纸片,始终没遇到能让他眼前一亮的故事。
    抬手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主角因父母离异踏上寻亲之旅”的剧情梗概上。
    他轻轻摇了摇头,在空白处写下:“人物动机需落地,可补充父母离异前的生活细节,比如主角童年与父母的合照、父亲留下的旧物,让转折更有情感支撑,避免悬浮感。”
    “陈晔,这份大纲你转交给郑通。”谭越把文件合上,指尖在封面轻轻敲了两下,语气里带着惯有的严谨,“让他牵头跟编剧对接,重点打磨主角的情感线——现在的人物只有‘寻亲’的动作,没有‘想寻’的内核,像空壳一样立不住。对了,电视剧部门那边,林清野的剧杀青后,最近是不是一直处于休整状态?没给他排新项目吧?”
    陈晔双手接过文件,小心地摞在怀里,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滑到鼻尖,他抬手推了推,声音条理清晰:“是的谭总,林导一直休息。您当时特意交代,让他趁这段时间调整状态,等有新想法再对接项目,所以电视剧部门暂时没给他安排新剧。”
    “知道了,让他好好歇着也好,创作这行,有时候慢下来反而能攒住劲儿。”谭越挥了挥手,重新拿起桌上的调研报告。
    那是公关部门整理的“观众对谭越下一部作品的期待方向”,刚翻到“现实题材占比35%”的数据,办公室的门就被轻轻敲响,一道熟悉又带着笃定的声音传进来:“谭总,方便进来吗?”
    是林清野。-精?武_晓?税¨网· ·耕¢辛^嶵+全\
    谭越抬头望去,门口站着的男人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米色休闲西装,内搭浅灰色针织衫,领口整理得一丝不苟,鬓角虽有几缕泛白,眼神却亮得很,透着一股沉稳的锐气。
    “林导,进来坐。”谭越放下文件,起身绕过办公桌,指了指窗边的沙发,“刚还跟陈晔聊起你,正想问你最近休息得怎么样,你倒先来了。我刚泡了明前龙井,尝尝今年的新茶。”
    林清野走进办公室,目光先落在墙上挂着的《星际穿越》巨幅海报上。
    海报里,宇航员在浩瀚宇宙中伸手触碰黑洞,冷峻的科幻外壳下藏着浓稠的人文温情。
    他眼底闪过一丝共鸣,随即扫过桌角堆放的电影剧本、专业镜头手册,还有摊开的分镜草图,眼神里没有半分犹豫,只有对新领域的期待。
    在沙发上坐下,双手接过谭越递来的青瓷茶杯,指尖轻轻碰了碰温热的杯壁,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口道:“谭总,我这次来,是想跟您正式申请。接下来,我想转型做电影导演,希望能加入公司的电影部门。”
    这话比谭越预期的更直接,他放下手里的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里带着一丝探究:“你真的想好了?我知道你这两个月没接新剧,是在为转型做准备?但我得跟你说清楚,以你的能力,在电视剧领域完全能拿到顶级项目。大制作、好班底、高预算,可电影不一样。”
    谭越停顿了一下,说道:“它是‘浓缩的艺术’,一两个小时里要装下完整的故事弧光,叙事密度、镜头精度都得做到极致,哪怕一个镜头的光影没调好,一段台词的情绪不到位,整个故事的氛围就散了。就算你有再强的导演功底,也得重新适应电影的节奏。”
    “正因为觉得自己有能力,才想挑战更难的领域。”林清野放下茶杯,语气坦诚又带着自信,“我休息了两个月,不是单纯放松,而是把这几年拍电视剧的经验拆解开梳理。我发现好的叙事逻辑是共通的,只是电视剧需要‘铺展’,电影需要‘浓缩’。这两个月,我拉片分析了近五年的优秀电影,越看越觉得,我的能力不该只局限在电视剧的单集节奏里。”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膝盖,回忆起创作中的细节:“拍剧的时,我尝试用电影化的长镜头拍老城区的早市。_新¨丸+夲?神-占~ ¢醉¢新?漳!节¢埂`辛/筷·从巷口的包子铺,到巷尾的修鞋摊,跟着主角的脚步一镜到底,当时摄影师还劝我‘电视剧没必要这么耗,分镜拍更省时间’,可最终呈现的效果很好,观众说‘像在电影院看小电影,有沉浸感’。从那时候起我就觉得,我能把控住家庭剧的细腻情感,也想试试在电影的时长里,把这种情感做得更有冲击力。”
    谭越看着他眼里的光芒。
    那不是对未知的忐忑,而是对自身能力的笃定,还有对更高创作目标的渴望。
    作为公司创始人,他太清楚林清野的价值:国内能同时兼顾“收视口碑”与“艺术表达”的电视剧导演本就稀缺,而林清野不仅做到了,还能不断突破自我,这种创作力正是电影部门急需的。
    “你有这份底气,我很认可。”谭越的语气里满是肯定,“不过转型初期,我给你安排个过渡方案。先以‘电影导演储备’的身份加入电影部门,跟着郑通参与《天路》项目的筹备,从剧本围读、选角、勘景开始,熟悉电影的制作流程;同时你可以推进自己的电影脚本,公司会给你配专属的编剧和策划,帮你打磨故事。以你的能力,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独立掌镜。”
    听到“能力”二字,林清野眼底的光芒更亮了,他从随身的深棕色公文包里掏出一个蓝色封面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小小的钟表图案,递向谭越时没有半分局促:“谭总,这是我休息期间写的电影脚本,叫《时光滴答》。我没按电视剧的思路写,特意压缩了人物线,只保留两个核心角色——老钟表匠和叛逆少年,重点放在他们的情感碰撞上,应该符合电影的叙事逻辑。”
    谭越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纸页上工整的字迹,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用心。
    翻开脚本,故事缓缓铺展开:老钟表匠赵师傅守着祖传的“赵氏钟表店”,店里摆满各式各样的旧钟表,滴答声此起彼伏,他固执地拒绝电子表,觉得“电子表走得再准,也没有温度”。
    直到叛逆少年林晓宇找上门,手里攥着爷爷留下的旧怀表,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