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7章 看看!这才是老臣谋国!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需要多加戒备,绝对不能让赵王,参与到这场叛乱当中。”“因为赵国一旦参加叛乱,就意味着边墙很可能会出问题,匈奴人就算原本不打算来,也很可能会被赵王请入边关;”“而到了那时,有赵王亲自‘带路’,燕、代二国再如何,也绝对无法抵挡匈奴人南下,参与到这场叛乱之中了······”听闻申屠嘉此言,天子启也不由悠然发出一声长叹,又面带赞可的点了点头。对于如今的汉室而言,宗亲诸侯,确实是让朝堂如鲠在喉的重大隐患。但宗亲诸侯割据的问题,却并不是‘由来已久’。——若非如此,太祖高皇帝刘邦,也不可能用这些刘氏宗亲,来做关东各国的诸侯王了。实际上,太祖刘邦在最开始,无论是分封异姓诸侯,还是后来以宗亲诸侯镇压关东,目的都只有一个:为朝堂中央分担治理地方,以及守卫边关的压力。至于宗亲诸侯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也正是因为‘治理地方’‘守卫边关’等职责,让这些诸侯王可以名正言顺的囤积兵马,肆无忌惮的强大自身。但对此,长安朝堂,却根本没有反对的立场。——让俺们治理地方的是你,不给派官员,让俺们自力更生的也是你;——让俺们守卫边疆的是你,不给派军队,让俺们自己招兵买马、组建军队的也是你!合着好赖话,都全让你长安朝堂给说了?所以说到底,即便是到了现在,那些关东诸侯们已经尾大不掉,并早已显露反状,但关东地区的治安,以及边境地区的边防压力,也还是由这些诸侯王承担大半。尤其是北方的燕、代、赵三国,几乎是在汉匈战争爆发初期,汉室唯一可以发动的抵御力量。所以,饶是天子启也想一次性把燕、赵二国给削了,也不得不承认:申屠嘉,是对的;为了叛乱爆发之后,长安朝堂能专心平定叛乱,而不是一边平叛,一边在边墙和匈奴人作战,燕、代、赵三国,必须被排除在《削藩策》的打击范围之内。——最起码,也得是暂时排除在外。想到这里,天子启便又点了点头,望向申屠嘉的目光中,也逐渐带上了些许严峻。“丞相的意思,朕明白;”“如果可以,朕也必然会竭力争取,避免赵国,参与到这场叛乱当中。”沉声一语,便见天子启又低下头,抓起一卷以‘楚王刘戊’四个字开头的罪状书。嘴上,天子启也不忘问道:“请丞相再说说,其他的宗亲诸侯,该如何处理?”听闻此言,饶是对关东各国的情况了若指掌,申屠嘉,也不由陷入了一阵漫长的思虑之中。梁国,是函谷关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动;燕、代、赵,是抵御匈奴入侵的中坚力量,能不动也得尽量别动。而剩下的宗亲诸侯······“陛下。”思虑良久,终还是得出结论的申屠嘉,望向天子启的目光,也尽带上了满满的坚决。“臣认为,如果《削藩策》的目的,是逼反某个诸侯国的话······”“——那唯一需要削的,便应该是吴国!!”毫不迟疑的道出一语,便见申屠嘉缓缓站起身,不顾一旁的陶青、晁错二人骇然欲绝的目光,一步步走到天子启的面前。“归根结底,《削藩策》想要达成的结果,也不外乎两种。”“——削夺诸侯王的领土,查看宗亲诸侯王们的反应。”“如果宗亲诸侯们不反抗,那就可以通过削土,彻底减弱诸侯王们的势力,让他们不再有做乱的能力;”“如果宗亲诸侯们奋起反抗,则可以通过平定叛乱,来彻底铲除宗亲诸侯!”如是说者,申屠嘉不忘回过头,不冷不澹的看了晁错一眼。“臣记得,内史在《削藩策》中说:不管是否削藩,宗亲诸侯都会反叛;”“但臣认为,在如今的关东宗亲诸侯们当中,唯一一个‘无论如何都会反’的,只有吴王刘鼻一人。”“——有能力纠集起关东诸侯,合力发动反叛的,也只有吴王刘鼻一人。”“正所谓: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所以,陛下与其用一纸《削藩策》,将所有关东诸侯都一起逼反,倒不如只削刘鼻一人。”轻声道出一语,申屠嘉写满严峻的面容,也终于有了些许放松的趋势。“如果连刘鼻都不敢反抗,那等以后,陛下再次序削其他的宗亲诸侯,也绝对不会有人胆敢反抗。”“若刘鼻有心反抗,陛下却也只削了刘鼻一人的国土;”“——对于其他宗亲诸侯,陛下非但不用削土,甚至,还可以许下厚赐。”“这样一来,只有刘鼻一人被削土,便很难会让其他宗亲诸侯,生出‘兔死狐悲’的想法;”“对于刘鼻共同反叛的提议,也基本不会有人理睬。”“只要无法扇动其他宗亲诸侯,那刘鼻,便是孤身一人、势单影孤。”“只凭一个吴国,刘鼻就算是举兵反叛,也根本无法对朝堂,造成太大的威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