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6章 武夫当国?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骄兵悍将、开国元勋乖乖闭上了嘴。
    可以说,凡太祖高皇帝刘邦一超,除去吕太后为太子刘盈找来的那四个前秦博士,刘邦的皇宫之中,就从来没出现过‘纯文官’‘纯文人’的身影。
    吕太后年间,也同样如此。
    这样的状况,一直到吕太后驾崩,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国入继大统,才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转变。
    因为在太宗皇帝入继大统当年,有两个千百年难出一个的、国士级别的人才同时出仕。
    ——《春秋》博士贾谊。
    ——《尚书》博士晁错。
    结果怎么样呢?
    二十岁的年纪,官拜二千石的《春秋》博士后,贾谊屡有良策奉上,甚至是屡有垂名青史的名策、名篇奉上;
    不料此举非但没有被太宗皇帝采纳,更没有为汉室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反倒是招来了周勃在内的一众开国元勋的厌恶和不满。
    一个荒唐至极的‘小小年纪就妄议国事’的‘罪名’,就让太宗皇帝不得不将贾谊雪藏,多年后想要起复,却又因梁怀王刘揖坠马而抑郁而终。
    晁错的日子比贾谊虽稍好些,却也没好到哪里去。
    ——最初只因为‘认字’为担任文职;
    之后凭借速通周雅语,而后前去授《尚书》于济南伏生,才得以成为只有虚名的《尚书》博士。
    在官拜博士之后,晁错最开始也和贾谊一样,接连给太宗皇帝奉上良策。
    和贾谊的遭遇一样:晁错的奏疏,无一例外得到了太宗皇帝,乃至于整个朝野内外的高度赞扬和认同,却没有哪怕一封得到采纳。
    逐渐明白过来自身处境之后,晁错终于回过神来,开始将注意力从博士的本职工作:献策,逐渐转移到社稷的下一代当家人:太子刘启身上。
    因为在目睹‘同年兵’贾谊的经历,并亲身经历同样的事之后,晁错终于明白:还不是时候。
    汉家,还没到文官治国的时候。
    所以,晁错开始为未来投资,将注意力投注在了汉家的未来。
    晁错没赌错。
    在太宗孝文皇帝驾崩,先孝景皇帝继承大统之后,大环境果然迎来了转机。
    ——太子家令晁错,在孝景皇帝刘启继位之后,以潜邸心腹的身份得以‘鸡犬升天’,迅速官拜内史;
    有那么一段时间,晁错区区一个九卿,连亚相御史大夫都不是,就能凭借背后为自己撑腰的天子启,将丞相申屠嘉虐的毫无还手之力。
    在一只手狂虐当朝丞相的同时,晁错甚至还能腾出另一只手,和当时同样得势的‘文官’代表:袁盎过过招!
    可以说,从太宗孝文皇帝驾崩、先孝景皇帝即位开始,到得以平定——这短短几年的时间,是有汉以来,文官群体在汉家朝堂最舒服,也最风光的一段时间。
    只是吴楚乱平,才刚被岁月消磨殆尽的开国元勋群体,又被吴楚七国之乱的平乱功臣群体所取代。
    到如今,吴楚平乱功臣群体都还没完全淡退,又多了一群马邑战役的民族英雄、新兴军功贵族······
    “或许·我这么说,丞相会觉得我袁盎是个不能容人,看不惯旁人过得比我好的人。”
    “但即便是要鄙夷我,也请丞相不要忘记想一想:陛下这么做,真的是对的吗?”
    “——正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调和,方合天地之道。”
    “于民户,阴阳即为女男,于社稷,阴阳即为文武。”
    “陛下如此重武抑文,助阳抑阴,对社稷又怎么会是好事呢?”
    ···
    “战国之时,张仪入秦面见秦惠文王时说:秦风也曾有《蒹葭》之美,今却只剩《无衣》之烈,关东列国只闻秦师虎狼,却不见秦使知礼,这是需要改变的。”
    “秦以变法而强,以强军而得天下,终,也还是因强军而失天下。”
    “——这,难道不正是因为嬴秦社稷‘阴阳不调’,阳过盛而阴过虚,嬴政只行霸道而不行王道所导致的吗?”
    “不正是因此,太祖高皇帝才会说:我汉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杂志之吗?”
    “我汉家历代先皇穷尽所能,也要将秦二十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锁进牢笼,将那头吃人的野兽锁进牢笼,不正是为了纠正秦过于重武,又过度抑文的错误吗?”
    ···
    “我汉家立于秦之倾厦,定都于秦中之地,民风本就至刚至烈,尚武之风颇盛;”
    “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整个文景之治,不就是这两位先皇不遗余力,想要让我汉家‘阴阳调和’,文武相得益彰吗?”
    “结果陛下赶在这马上就要行冠礼、掌朝政的档口,将太宗皇帝、孝景皇帝的努力尽数摒弃,甚至还在汉家本就盛行的尚武之风上又填了一把火!”
    “桃侯作为丞相,难道就不打算做些什么吗?”
    似是忧心忡忡,甚至还带有些许痛心疾首的一番话语,只引得刘舍颇有些惊奇的挑了挑眉角;
    却见袁盎只皱紧眉头,毫不躲闪的对上刘舍打探的目光,就好似刚才那番话,袁盎真的没有半点私心。
    ——其实,袁盎还是没把话说的太难听。
    袁盎真正想说的,其实不是‘丞相不做点什么吗?’,而是‘昨天那些事,丞相怎么就不早点阻止陛下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