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2章 裁判员?审判官?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楼烦部折损皆过千,以致军心涣散;
    折兰部折损至少在三千以上,以至于无力继续攻打马邑,无奈归营歇整。
    另外,还有匈奴人向来习惯用于攻城、攻坚战的奴隶炮灰,也有至少三千人以上,很有可能达到五千人的损失。
    其用词之谨慎、立场之中立,让刘胜的不由为之感叹:李广那二货要是有程不识的觉悟,也不至于落得个‘李广难封’的下场了。
    总体而言,程不识这封奏报想要表达的意味,也还是很明显的。
    如果说郅都那封奏报,是郅都在用话术为自己辩解、开脱,稍有些直言不讳的说自己‘有功无过’又或是‘功大于过’,那程不识这封奏报,就是颇具说服力的论述。
    摆数据、摆事实,直接拿事实告诉刘胜:郅都所部的伤亡,并非是因为无能,而是不可避免的伤亡,且也换到了应该换到的东西。
    而且,相较于郅都那‘我功大于过’‘我真的有功劳’的主观视角描述,刘胜还是更喜欢程不识这种委婉,同时又极具说服力的描述方式。
    ——事儿是这么个事儿,以上就是事情经过,俺不说谁对谁错、谁有功谁有过,数据和事实就摆在这里,陛下自己个儿判断吧?
    不得不说,相较于李广那样无组织无纪律,空有一腔武力和‘飞将军’名号的无双名将,刘胜还是更喜欢程不识这种近乎机械化的按部就班。
    不是刘胜小小年纪,就变成了保守循旧的老顽固,而是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让刘胜本能的抗拒一些主观能动性过强,且往往无法带来好结果的臣下。
    尤其是当这个臣下出生行伍,身为军方将帅,一举一动,便关乎成千上万将士存亡,乃至一场战争胜负的情况下,刘胜对程不识的喜爱之情,便愈发不受控制的膨胀起来。
    言归正传:让刘胜感到有趣的,当然也并非是郅都、程不识师兄弟二人的差异。
    无论是郅都的自辩,还是程不识委婉的为自己的师兄开脱,都属于绝对意义上的人之常情。
    真正让刘胜感到有趣的,是飞狐都尉张诩那封奏报。
    在那封奏报上,张诩说了些什么?
    刘胜只能说:飞狐都尉张诩,真的是一个很纯粹的武人。
    首先,在奏报的开篇阶段,张诩便历数郅都‘不在城外保留机动部队’‘不在守城过程中灵活运用计谋’‘不在战斗过程中有效振奋军心’等几宗罪;
    近乎直言不讳的表达过‘郅都就是个垃圾,真不是我说,他真的不配做车骑将军’的意图之后,张诩便开始了正式的汇报。
    ——在抵达战场的第一时间,张诩便发现无论是城外的匈奴人,还是马邑城内的郅都所部车骑大军,都并没有占据那唯一一处高地。
    于是,张诩几乎毫不迟疑的率军占领了那处高地,摆出了一副居高临下,随时可能从侧翼切入战场的架势。
    这样的举动,无疑为马邑的郅都所部车骑大军大大缓解了守城压力,让匈奴人根本无法专心攻城,转而将更多注意力,甚至是过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外的飞狐大营。
    原因很简单:马邑的郅都车骑大军再强大,也终究龟缩于城墙之内,几乎不可能冒着城门失守的风险出城;
    但对于身经百战,尤其是充当过无数次边防救火队员,无数次和匈奴人打交道的飞狐都尉而言,从位于高地的大营倾巢而下,几乎是毫无难度的事。
    匈奴人后来的战略选择,也有效证明了这一点:在马邑城外久功不下之后,匈奴人宁愿对上战斗经验极其丰富、战斗力极其强大的飞狐都尉,也不愿去欺负郅都麾下的关中少爷兵。
    ——即便只是夜袭,而且是一次彻底失败的夜袭,也同样能证明这一点。
    而那场夜袭,也无疑是张诩这封奏报的高潮。
    根据张诩的说辞,在马邑攻防战时不插手,是由于张诩认为:相较于射出的箭,无疑还是搭在拉满的弓弦之上,蓄势待发,却不知何时会射出的箭羽更能造成威慑。
    仅凭这一点,以及实际上也确实分担了马邑的防守压力,张诩便为自己洗脱了‘袖手旁观,坐视马邑车骑大军死伤惨重’的指控。
    而后,张诩笃定匈奴人不会善罢甘休,更绝不会在攻打马邑之后灰熘熘回到草原。
    在一系列推演过后,张诩很简单便得出结论:在排除掉马邑这个打击目标之后,匈奴人仅剩的选择,便是自己所率领的飞狐都尉。
    于是,张诩下令飞狐都尉白天一切照常,夜间则分批次潜伏撤离飞狐大营,躲进飞狐大营所在地以东的山林之间。
    最终,匈奴人果然不出意料的发动夜袭,也不出张诩意料的遭遇伏击,或者说反包围。
    至于战果,更是丰硕到令人咂舌······
    “——匈奴白羊部,上自左大将,下至牧奴,斩首一千四百八十二级;”
    “——匈奴楼烦部,自右大当户以下,斩首二千一百四十五级;”
    “——匈奴折兰部,自折兰王哈侃以下,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
    “——得折兰卒首级三千余,又焚烧殆尽之尸首数千,皆以头骨为京观,铸于马邑北四十里······”
    ···
    “呼~”
    “单只是‘证据确凿’的首级,便有不下六千级;”
    “再加上那几千个被烧成灰的折兰人,乃至于折兰王本人。”
    “尤其还是匈奴镇压幕南的三驾马车······”
    “——张诩,要获封为侯了。”
    “不单是张诩,恐怕此战过后,飞狐都尉至少还要另外多出五个武功侯。”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