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9章 招贤纳士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间的往来,更处于长安朝堂的密切关注之中。
    甚至就连临江王刘荣、河间王刘德这种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如今也是‘非重大事务绝不书信往来’的状态。
    内部如此,外部,也并没有纵横家一展宏图的土壤。
    ——对南越,或者说是岭南百越,汉家采取的是熬老头战术。
    极尽可能得稳住岭南,只等那秦龙川令、如今的南越王赵佗咽气,再让如今质于长安的王太孙回去即位,并通过温和的手段,解决岭南的问题。
    至于北方,那就更不用说了。
    外交?
    交个卵!
    汉匈双方之间,不是打就是干!
    什么伐谋伐交,什么巧舌如黄,都比不上一具强弩、一杆长枪来的实在。
    尤其是在当今即位,并成为自有汉以来,第一位明确拒绝匈奴人的请求、拒绝和亲的汉天子之后,汉匈双方之间的茅盾,也已肉眼可见的朝着‘不死不休’的方向飞速狂奔。
    所以,预感到纵横之术已经没有了施展天地,主父偃也曾尝试调转门庭,去研究《易》和《春秋》。
    只是之后,主父偃‘周游列国’,却实在没能融入任何一个文人圈子。
    或许是因为主父偃,历来就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或许是主父偃出身贫寒,即便有学识来撑起气质,也很难掩盖身上的‘穷酸’气。
    又或许,正如那首已经被主父偃,深深刻入脑海中的童谣所说的那样······
    “主父偃,治纵横,言长短,出名门。”
    “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长短不能合,大小不能制······”
    “哼!”
    “待我出人头地,再与尔等小儿算账!”
    咬紧牙,绷起脸,主父偃很快就开始飞舞着笔墨,为第二道考题写下自己的答桉。
    曾几何时,纵横家们空若悬河,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今虽事已境迁,但总有一些东西,还是被纵横家的后人继承了下来。
    ——睚眦必报。
    而主父偃——这位赵武灵王的后人,又端可谓‘个中翘楚’······
    “这第二道题~”
    “嘿;”
    “陛下,果真还是那嫉恶如仇的性子啊······”
    更靠后一些的位置,郑当时看着面前的第二道考题,面上却只涌上一阵感慨、唏嘘之色。
    颜异,是复圣颜回的后人,至今都还属于‘书香门第’出身;
    主父偃,是赵武灵王的后人,虽然已经微寒,但也终归是‘血脉不凡’。
    这两个在关东混迹多年,至今都还没混出个名堂的人尚且如此,曾在刘胜的太子宫混过的郑当时,自然也不可能是什么‘平平无奇’的人。
    ——郑当时,是郑桓公郑友的二十二世孙、周厉王姬胡的二十三世孙。
    不同于颜异自小熟读诗书、主父偃过去游学列国:生于荥阳一带的郑当时,是游侠出身。
    曾几何时,在梁、楚一带,豪侠郑当时,那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在吴楚之乱过后,郑当时更是凭借自己的人脉,而将处于危难之中的梁中尉张羽解救,也进一步名声大噪。
    也正是由于这响当当的名气,即便郑当时的先祖曾做过项羽的部将,郑当时这个‘背景不干净’的豪侠,也还是被先孝景皇帝召入长安,并在简单调查过后,塞进了刘胜的太子宫,做了刘胜的太子舍人。
    最开始,对于这个豪侠,刘胜也还是有一些兴趣的。
    毕竟少年热血,谁人年少时,不曾嫉羡快意恩仇的侠客?
    但很快,刘胜便逐渐明白了这个时代的‘侠’,究竟是一群怎样的货色。
    ——写做侠,读作黑涩会的败类!
    意识到这一点,刘胜很快便丧失了对这个群体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逐渐梳理了郑当时。
    就这样,郑当时也成为了刘胜的潜邸之臣中,少有的几个‘还没等到刘胜即位,便被淘汰出太子宫’的失意者。
    从龙之功没捞到,潜邸之臣没做成,偏偏游侠的身份,还让郑当时无法再回到故居。
    就此留在长安,一直到这次的考举,郑当时,才总算等来了一个做回锅肉的机会······
    “陛下轻我辈任侠,但性子却也是嫉恶如仇;”
    “如此脾性,却不喜我游侠众,想来,是有什么误会······”
    “便借这次考举,告诉陛下:侠,不全是杀人越货,欺压良善的蠢虫;”
    “侠,也可以是满腹经纶,可治天下的良才······”
    考生中,类似颜异、主父偃、郑当时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人大都有着‘高贵’的血脉,却也大都家道中落——至少是相对先祖,早已风光不再;
    这些人熟读先贤典故,引经据典张口就来,却苦报国无门、入仕无途。
    这些人,或衣食富足、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