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5章 万众一心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刘胜没有屈服。
    即便来者是匈奴八柱之一、右贤王最忠实的臂膀、单于本人最信任的护卫队长:当代呼延部族族长,刘胜也依旧拒绝了匈奴单于庭的所有要求。
    拒绝和亲;
    拒绝承认春天的战争,是汉匈双方之间的‘小误会’;
    拒绝接受挛鞮军臣那极具挑衅意味的‘礼物’;
    当然,也拒绝向匈奴单于庭,继续发出保护费性质的‘礼物’。
    ——交了保护费,那总得被‘罩着’吧?
    过去这些年,汉家的保护费那是一点没少交,可挨揍的事儿也是一点没减少!
    偏偏汉家挨得揍,罪魁祸首也正是保护费的收取者:匈奴人。
    这还说什么?
    交保护费要挨揍,不交保护费也要挨揍,那还交个棒槌?
    很显然,对于汉家的反应,整个匈奴单于庭,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对于太皇太后如此信任刘胜,愿意放权给刘胜独自处理这次外交交涉,匈奴单于庭没有准备;
    对于少年天子如此强硬的姿态,匈奴单于庭没有准备;
    对汉室上下的众志成城、对东宫两位太后之间的相敬如宾,匈奴人,也同样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在刘胜明确表达‘你白来了,滚回草原去吧’的意图之后,呼延屠也并没有就此作罢。
    一步步退让、一点点妥协,从最初的趾高气昂,到后来的小心翼翼,生怕又刺激到刘胜这个愣头青;
    到最后,呼延屠的请求,已经只剩下‘按照过往惯例,再行和亲’。
    甚至就连保留节目:陪嫁货物,呼延屠都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但最终的结果,是然并卵。
    刘胜已经铁了心,要关闭和匈奴人之间的官方交涉通道。
    准确的说:刘胜,已经不打算在和匈奴人,于谈判桌上谈了······
    “陛下,将会是汉家的亡国之君。”
    丢下这样一句话,呼延屠便无奈的打点好行囊,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长安。
    和来时一样:匈奴使团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带来,也就什么也没带走;
    和来时不一样的,则是来时趾高气昂,恨不能用鼻孔凝视世界的匈奴使团,在离开长安时,却是千篇一律的愁容。
    有人在担心使命没有完成,会在单于庭挨挂落;
    有人担心这次没有带回成果,会为自己的部族,招来单于庭的怒火和恶意。
    当然,也有的人,比如正使呼延屠,在担心一个更该担心的事。
    “汉家的小皇帝,似乎和过去的汉皇帝不一样······”
    “明明是个耐不住性子的愣头青,偏偏又让人根本不敢轻视······”
    “如此鲁莽的决定,居然让人,生不出丝毫‘敌人真蠢’的喜悦······”
    带着这样的思绪,呼延屠,回到了河套草原。
    母庸置疑:未来的汉匈交界,恐怕并不会很太平。
    而作为右贤王的臂膀、匈奴单于庭对汉战略的重要执行者,呼延屠,必须带着自己的部族早做准备······
    ·
    “陛下绝和亲之念,实在是早该如此!”
    “自太祖高皇帝开始,我汉家几可谓岁岁和亲、岁岁陪嫁,送给匈奴人的钱粮、布帛,都不知够多少农户终生不愁吃喝;”
    “结果吃饱了、喝足了,反让那北蛮匈奴更有力气,到我汉家烧杀抢掠?”
    “这是什么道理?!”
    长安西郊,一处废弃的校场之外。
    三两做文士模样的年轻人,正躲在柳树下躲避夏日炎炎,又实在耐不住寂寞,便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起来。
    如今,已是夏六月中旬;
    已经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就连长安城内的街道之上,都已见不到多少行人。
    ——太热了······
    关中今年的夏天,实在是太热了······
    热的就连沟渠纵横交错,根本不愁灌既用水的渭北,都已经在过去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数次组织人手疏通水渠,以增大水利设施利用效率。
    渭北尚且如此,为难就更别提了——丞相府已经在派人查探后断言:较之于去年,渭南地区今年的粮产,将至少下降四分之一!
    如此高温,自是让老农们焦急万分,又各自将目光撒向距离自己最近的市集。
    粮价,还稳在五十钱一石。
    如果说今年,有什么事是能让关中的百姓稍感到心安的,便是粮价至今为止,都一直稳定在五十钱一石。
    急归急,又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老农们也只能在田边徘回、行走,最终,却也只得回家避暑。
    连最能吃苦的农人,都被这闷热的天气赶回家中避暑,长安城内的达官贵族,那自然就更不用多说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