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过渡章节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如张汤所说。

    张汤对于高官,非常小心谨慎,常送给他们的宾客酒饭食物。对于旧友的子弟,不论为官的,还是贫穷的,照顾的尤其周到;拜见各位公卿大失,更是不避寒暑。

    因此,张汤虽然用法严峻深刻不公正,却由于他的这种作法获得了很好的声誉。

    而那些严酷的官吏象爪牙一样为他所用者,也依附于有文才学问的人。

    在处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谋反的案件时,都穷追狠治,彻底审理。

    汉武帝欲释放严助和伍被。

    张汤与汉武帝争论说:“伍被本来就曾谋划反叛之事,而严助亲近交结出入皇宫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结诸侯亦如此类,不加惩处,以后将无法处治。”

    汉武帝因此同意将伍被、严助治罪。

    他以审理案件排挤大臣作为自己功劳的表现,多像这样。

    从此,张汤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晋升为御史大夫。

    正巧匈奴浑邪王等人降汉,汉朝廷调动大军讨伐匈奴,崤山以东干旱,贫苦百姓流浪迁徙,都依靠官府供给食物,官府库存空虚。

    张汤从而禀承武帝的旨意,请求制造白金货币及五铢钱,垄断盐铁的生产和买卖,排挤富商大贾。

    还公布告缉令,剪除豪强兼并的家族,舞弄文辞,巧言诋毁以辅助法令的施行。

    张汤每次上朝奏事,谈论国家的财用,常至日暮,武帝甚至忘记吃饭。

    丞相形同虚设,国家大事都听张汤的意见。全国被搞得民不聊生,都骚动起来,官府所兴起的各项生产,也无法获利。

    官吏们从中侵夺渔利,从而又被严厉地依法治罪。

    因此,使得公卿以下的官员,直至平民百姓,都指斥张汤。

    张汤患病时,汉武帝曾亲自前去看望,其隆贵到了这种地步。

    匈奴人前来请求和亲,群臣在皇帝面前讨论此事。

    博士狄山说:“和亲对我们有利。”汉武帝询问有什么好处,狄山说:“武器是凶器,不应多次动用。高皇帝欲图征伐匈奴,在平城陷入困境,于是与匈奴结和亲。

    孝惠帝、高皇后时,天下因此而得以安乐;

    及至孝文帝,要对匈奴采取军事行动,北部边境萧然而苦于战事;

    孝景帝时,吴、楚七国反叛,孝景帝往返于两宫之间,胆战心寒了几个月;

    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景帝一朝始终不谈军事,国家富裕充实。

    如今从陛下开始发兵攻击匈奴,使得我们国家空虚,边境地区的百姓极度贫穷困乏。由此看来,不如和亲。”

    汉武帝问张汤,张汤说:“他是个愚蠢的儒生,没有知识。”

    狄山说:“臣下的确是愚忠,但象御史大夫张汤那样,却是诈忠。如张汤审理淮南、江都王谋反的案子,以恶毒的文辞肆意诋毁诸侯王,离间宗室的骨肉之亲,使蕃臣内心不安。臣因此知道张汤为诈忠。”

    于是汉武帝面带不快对狄山说:“我让你担任一个郡的长官,能不能不使匈奴人入境抢掠?”回答说:“不能”。

    再问“负责一个县呢?”回答说:“不能。”

    又问:“负责一个烽障呢?”狄山知道再说不能,便会被治罪,只好说“能”。

    于是汉武帝派狄山到边境负责一个烽障。一个多月之后,匈奴人砍了狄山的头以后离去。从此以后,群臣震慑,不敢再谈和亲。

    张汤的门客田甲,虽然是个商人,但有很好的品德。

    当初张汤任小吏的时候,因为金钱的关系而互相往来,及至张汤当了大官,田甲又曾责备张汤行事中的过失,也表现出忠正刚烈之士的风范。

    张汤在担任御史大夫第七年的时候,被免官治罪。

    河东郡人李文曾与张汤有隔阂,不久担任御史中丞。

    为了泄愤,多次在上奏的文书中寻找对张汤不利的证据,都没有得逞。

    张汤有个心爱的属吏名鲁谒居,知道张汤对李文不满,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图谋不轨的奸邪之事,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张汤处理,张汤将李文处以死罪。

    实际上他心里明白此事是鲁谒居所为。

    武帝问起这件事说:“告发李文图谋不轨的事是怎么引起的?”张汤假装吃惊的地说:“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

    鲁谒居患病住在里巷的一户人家,张汤亲自去探望,并为鲁谒居按摩双足。

    赵国靠冶炼铸造营利,赵王刘彭祖多次指控铁官,张汤却每每排斥赵王,赵王寻查张汤的不可告人之事。

    鲁谒居曾审理赵王的讼案,赵王对他心怀怨恨,上书告发说:“张汤是朝廷大臣,掾史鲁谒居有病,张汤却亲自到他那里为其按摩双足,我怀疑他们可能有什么大阴谋。”

    此事下到延尉审理,鲁谒居因病而死,事情牵连到他的弟弟,被拘押在导官那里。

    张汤也到导官的官衙审理其他囚犯,见到了谒居的弟弟,欲暗中帮助他,表面却装作不认识。

    鲁谒居的弟弟不知道他的用意,因此怨恨张汤,指使人上书告发张汤与鲁谒居的阴谋,共同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告发李文之事。

    汉武帝将此案交给减宣处理,减宣曾与张汤不和,接手此事后,穷追狠治,并且不向武帝进奏。

    正巧有人盗走了汉文帝陵园的下葬钱,丞相庄青翟上朝,与张汤相约一起谢罪。

    至武帝面前,张汤暗想,只有丞相在四时到各国陵拜祭,此事只应由丞相请罪,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事,没有必要承担责任。

    丞相谢罪后,武帝派御史审查这件事。张汤欲图奏报说丞相知道盗钱之事,丞相庄青翟深感恐惧。

    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因此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