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你们不知道,咱们老爷是青天大老爷,去年我们遭了灾,村子里大家都快过不下去,老爷不光给我们发了救济的粮食。
而且官府还借银子给我们,让我们可以养猪,养鸡,养长毛兔,你看看我们村子里一半儿的人家养了猪,一半儿的人家养了鸡。
长毛兔我们是没养,可是这猪和鸡可是卖了不少钱。
我家养了五头猪,这五头猪下来足足有五十两银子。
去掉当初买猪仔和那些饲料,借官府的十两银子,我们足足赚了40两银子。
你算算像我们这样的人家40两银子那是什么样的天文数字,我都想好了,回了家之后就给家里盖房子。给儿子娶个媳妇儿回来。”
“还有我,还有我,我还以为养长毛兔卖不了那么多银子,谁知道这长毛兔能生啊?一窝一窝的往出生。
原来这长毛兔剥了皮之后可以做成皮衣,皮褥子,皮靴子,这长毛兔的肉也非常好吃,我用着兔肉做的辣子兔丁特别好吃。
这兔子居然让我赚了有30两银子。”
“这可只有半年呀,半年赚30两银子,老子这辈子都没有这么有本事过。”
“我家媳妇儿现在把这兔子都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
“还有我家的鸡,别看鸡看起来不起眼,可是我家养了50只鸡。
全都养活了。
有30只母鸡下蛋下的可勤快呢,那些蛋全都卖到市面上。
老爷统一有出售渠道,一点儿都不用我们发愁。
再加上养的那些肉鸡养成了之后卖出去,那全都是银子。
我家这小半年虽然赚了只有15两银子。
可是老娘满足呀,老娘一个寡妇带着两个闺女,一个儿子。
孩子都没成年,能赚这么多银子,老娘以前想都不敢,想要是绣帕子,我眼睛瞎了,一年也最多不过二两银子。
眼瞅着我闺女儿子现在都胖多了,也长得壮实多了。
以后我再多养点儿鸡,挣了银子把儿子送去读书。”
“还有我家这回我孙女儿的嫁妆,孙子,娶媳妇儿的彩礼全都有了。”
“全都托了老爷的福。”
百姓们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儿,不少人都急了眼。
有不少县城里的百姓纷纷来到了县衙跟老爷打听。
村里村民们能够养鸡,养猪,养长毛兔,那他们行吗?
结果顾聿安贴出了告示。
县衙里要兴办几个工厂。
一个是食品加工厂,一个是皮革厂,还有一个就是盐业公司和烟草公司,再加上一个服装公司和鞋袜公司。
这些新名词儿听的大家都一愣一愣,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词儿。
但是告示上说的明白,这些厂子都会招工,招工人也就说一旦成为工人多劳多得。
每个月有固定的工钱,而且很多厂子提供住宿和食堂。
只要好好干,不比养鸡养鸭强?
整个市面上因为这些风声搅得大家人心波动。
这也是顾聿安要做到的。
种地,养殖虽然是大事业,可是不能一门心思都扎在这个上面。
要想全面开花,就得首先把工厂这方面办起来。
首先得保证自给自足,这些生产出来的东西有一部分可以销往关外,另外一部分可以销往关内那些富足的地区。
以他和乔婉的点子和见识想要做出来又好又得人心的东西,自然是事半功倍。
而陈家村的族人早就已经肠子都后悔青了,看到别的村子已经欣欣向荣,人家盖起了坚固的砖房子。
而且听说那些养殖场盖的房子比他们住的那草窝子都好。
陈族长召开了会议,带着其余几个跟他们一样没能在这一次的养殖收获当中是得益的那些百姓一起联名来到了衙门。
本来是想着这一次老爷肯定会对他们下狠手。
可是面对银子的时候谁不眼馋,到了这个时候不得不低头。
想着跪下给老爷哭穷,求也得求老爷让他们也能加入挣钱的行列。
谁知道顾聿安根本没有刁难他们。
当然顾聿安也没见他们,没听他们那一套诉苦哭穷的方法。
反而是让应书清出面,直接给他们签订了合同。
养殖的事业自然得扩大规模,养的人越多,最后收益的人越多,而且可以形成一条稳定的供应链。
同一时间,顾聿安在村子里百姓当中声望极高。
春耕的时候,官府又下达了新的文书。
让大家种上了水稻。
很多人知道这些水稻,可是他们这里一般都是种麦子。
水稻需要水,可是他们附近水源一般离村子里的地都比较远。
在顾聿安发展之下又征了民夫,给各个村落修了路,并且还给他们修起了水利设施。
一方面做这些措施,另外一方面开始推广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在产量方面当然是麦子不可同日而语。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田地里一边种水稻,一边还养鱼。<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